畢業四十載有感—記北醫醫科第二屆同學會夏威夷旅遊

1960年台北醫學院成立,隔年我們有幸考入北醫,成為第二屆的學生。時光匆匆,如今畢業已經接近四十年。

回想當年,因為學業壓力的緣故,在求學的期間大家同學的互動並不頻繁,再加上畢業後大家各自為自己的事業與家庭勞心勞力,最初也沒有很熱絡的互動。所幸同為北醫校友的情誼依然常存,從2002年開始即陸續有熱心的同學主動的安排同學會旅遊,今年11月又一同到夏威夷搭乘郵輪,未來也將固定安排聚會,更聯繫彼此的感情。(圖一,大合照)

回顧過往,1960年代初期台灣的醫學院校不多,台北有台大、國防跟剛成立的北醫,中部有中國醫藥學院,南部則有高雄醫學院。雖然高醫跟中醫藥成立的時間比北醫早,但是因為地理因素的限制,當時的學生多還是選擇資源較多的台北來就讀。而幾個醫學院中,國防為軍校系統,因此除了台大之外,北醫就成了多數學子的選擇,因此雖然是新的學校,卻也招收了許多的好學生。

當時的北醫雖然週遭的環境還沒發展起來,四周都還是水田,而且學校的硬體設備也還未完善,但是解剖室卻相當的好,那是徐千田 教授參觀了許多國外的解剖室之後建立的,可以說是當時最好的解剖室。而在師資方面,在創校之初師資還不是很完備,但是創校的幾位前輩都很用心的招募一些台大、國防系統的優秀人才來兼課,其中徐千田 教授的人脈廣、名望高,因此常常都能請到有名的教授來北醫上課或演講。那種時候通常是一、兩百個人一同上課,因此都要早早去搶中間第一排的位子,那種盛況,至今記憶猶新。特別是剛開始的前三年,牙科與醫科有許多共同課程如病理、組織等課程都會一起上,因此大推頭上課的情況不時就會發生。總體來說,在學習上還是有不錯的環境。

當時相熟的有幾個同學,比較有接觸的有葉文德(台南人,後於板橋開業,曾任台北縣醫師公會理事長)、林興富(牙科,後到日本唸了醫學博士)、張俊文(後於高雄開業)等人。大家有著一樣的目標,也相處得很好,一起讀書,互相鼓勵、互相討論。念醫學系要看的書很多,有很多更是厚重的原文書,光是翻閱就要花很多的時間了。教授上課時也多是教重點,大家都得努力的抄寫筆記,有這樣一群一起唸書的朋友們,大家也互相借筆記,到了考試的時候,就一同到某個人的家裡開夜車,甚至有時還會在解剖室挑燈夜戰呢!那時葉文德已經有了太太,葉 太太都還會煮東西請大家吃,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北醫最早在第一、二屆的時候是六年制,第三屆開始就成為七年制。醫學院的最後一年是實習,我們要在五年中把醫學相關的知識學習到一定的程度,是相當辛苦的過程。因此大家同學都很拼命唸書,每天從早到晚無不用心學習,下課之後就是回去好好讀書,即使是同班同學,也都沒有什麼聚會、雖然擔任班長的羅孔雄很賣力,對班上也很照顧,但是因為醫學系很忙碌功課很緊,七年的功課要在六年內完成,所以也沒什麼聯誼的時間,同學也多是上課打招呼而已。不過那時也發生過同學們因為血氣方剛,為了女朋友打架的事情,現在回想起大夥年輕時的所作所為,也不禁莞爾。

當時北醫的附設醫院還未完成,醫學系最後一年的醫院實習多得到各大醫院,分發以成績為主,當實習intern時就有薪水可領,到學習環境好的醫院,大家的首選當然是台大、榮總、馬偕等北部大醫院,因此競爭相當激烈。我們那一年醫學系有一百一十個學生,雖然有部份來自中南部的同學會選擇自己家鄉的醫院來實習,但畢竟人數不多,因此大家都要努力的拼成績,才能爭取到好的分發醫院,有些人則是被分發到市立醫院,而我則是在市立仁愛醫院完成我的實習訓練。

1960年代晚期到1970年代那一陣子,美國有大量的醫生需求,海外人士只要是合格的醫學畢業生,再加上又通過ECFMG,就可以去美國。在當時一般人的心目中,去美國就像是鍍金一樣,回來就可以高人一等,另外美國的待遇也較好,去那邊定居也未嘗不好。因此當時許多人都爭先恐後的準備ECFMG的考試,以台灣醫學生的優秀程度,那樣的考試大多不是問題,百分之八九十都可以通過,也因此有一段時間許多人都到美國,所以有不少人感嘆,台灣不知道為美國免費訓練了多少的優秀醫生!

而我自己一方面因為年紀較長,也有家庭的經濟考量,因此並沒有搶搭那樣的風潮,只想盡快在台灣能完成學習,然後執業。因此畢業後就去拜訪徐千田 教授,希望可以到他那裡學習。因為是北醫學生的緣故, 徐 教授馬上同意我的申請,要我立即去中興醫院報到,開始了我的婦產科的工作生涯。

畢業後大家多專心的打拼自己的前途,到了1980年代累積了小成就,也才有較多餘的心力對母校關心與付出。正好那一陣子也遇上北醫因為董事會難產而不安定的時刻。董事會財務不健全引起一些誤會,教育部只好解散董事會,派謝孟雄先生來擔任北醫的校長以及行政職務,一個人擔負起所有的責任。在這樣的背景下,從醫科校友會到總校友會都更積極的運作,希望可以為母校盡點心力。在我擔任總校友會會長的期間,也努力的推行各種事務,希望可以讓校友會更活絡,讓校友們有更大的向心力。除了與在台灣的校友建立起良好的互動之外,與海外的校友們也保持密切的聯繫。我個人因為兒女在美國求學的關係,常往返美國,去的時候常受邀去北美校友會,因為這樣的緣故得以與北美的北醫校友們熟識,包括第一屆的學長傅堯喜、陳惠亭、蔡芳洋等人,後來也常保連絡。在北醫董事會的風波發生時,當時北美校友會長陳惠亭也很關心北醫董事會的不和諧的事情,還特地寫信給我,建議我們給教育部一封信,希望能採納意見,多接受北醫的校友進入董事會。有很多傑出的校友後來待在北美,雖然人在國外,都一直很關心北醫的事務。

同學畢業後也會常連繫,通電話,連絡吃飯,彼此關心。從2002(北醫第二屆三十五週年)大家開始安排固定的旅遊聚會,很可惜當年12月的活動我因為一些因素無法成行,直到第二次2004年10月的印尼峇里島之行,才順利的與老同學們聚首,是相當愉快的旅遊經驗。今年( 2006)11月也在北美校友蔡弘夫妻的安排有了夏威夷郵輪之旅,為了這次的活動,他們兩還特地親身事前先參加了遊艇之旅,親身體驗過後才安排這次的行程,相當的用心。雖然因為地點的緣故,參加者以北美的同學居多,還有從日本出發的魏昭進(很成功的小兒科醫師,對同學很熱情關心),台灣的同學只有我和黃勝雄 、翁安昌三對夫妻參加,不過很榮幸的是,這次的活動我們邀得當時教導我們病理的 黃德修 教授夫妻參加。

黃德修 教授與我們那一屆的關係很密切,除了是我們病理學的老師之外,他也曾擔任過我們的導師。病理是很重要的一科,黃德修 老師曾說過:「病理是醫科的基礎,也相當實用,臨床醫 師的 老師,一定要有病理,做 basic根基才會穩固。」他認為如果病理不好根本就談不上是個醫師。因此他的教學非常嚴格,病理那一科每年都有許多人被當。但是除了嚴苛之外他也諄諄善誘,對於被當的同學都開暑期班讓學生們可以補課,因為如果病理沒過,就無法升級。總而言之,黃 教授是一位慈愛又 嚴苛的 教授,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我都非常認同他那樣的教學態度與方式,是我們終身都非常感激的恩師。

從台灣出發的黃德修夫妻、黃勝雄 夫妻、翁安昌夫妻以及我與我內人,提早出發到達,在夏威夷的校友會欣 聞黃 教授也會與會,第一屆的校友辛忠達、張道正、蔡秋雄、施榮一、蔡直樹特地宴請黃教授,也順道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大夥度過短暫而愉快的時光,也照相錄影留念,作為日後的回憶。等到其他各地的同學也陸續到齊之後,集合舉行晚宴,大家互相交換禮物,而除了互敘畢業後的種種經歷之外,也彼此交流北美以及台灣的近況,包括母校北醫的動態。而其實大家彼此交談最多的話題,多集中在兒女的情況,特別是夫人們的對話,多是以兒女為主,不禁令人感嘆時光流逝之快速,但這也是世代傳承的結果吧。(圖二,大家合照)

晚宴後當晚大家即搭乘郵輪離開,接下來的行程就搭著郵輪悠遊夏威夷的四大島,白天到各個島上玩耍,郵輪則趁著夜晚大家入眠時啟動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充分的利用時間。到訪各個島時都有當地的導遊帶領大家共覽美景,風景優美自是不在話下,令我印象深刻還有實地看到了咖啡樹。現在台灣已經有很多人喝咖啡了,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沒看過咖啡樹,我也一樣。在Big Island 上看到了有名的Kona咖啡,導遊介紹其中還分單包、雙包,前者因為養份集中,是比較好喝且價格比較高的咖啡。對於咖啡一竅不通的我們,算是增長見聞,相當有趣。在大島時,已經旅居當地的同學鄭稔還招待大家到他的診療室參觀,診所前是一片斜坡,長滿了漂亮的聖誕樹,風景優美別緻,另人看了心曠神怡。除了招待大家之外,鄭稔還致贈每個人Kona咖啡。此外,於清澈的海水中與大海龜共游,也是另外一項新鮮而令人難忘的經驗。

在活動的最後,大家一起合唱「期待再相會」,依依不捨的道再見,我並獻醜的敎大家用手語邊比畫邊唱,在悠揚的歌聲樂聲中,為我們這次的旅遊畫下完美的句點。這次的旅遊,台灣部分的連絡是由翁安昌負責,而他的夫人也熱心的旅遊過程中,用錄影機記錄下大家的全程的活動足跡,並在事後還將影帶製作成DVD,寄給每個人一份作為紀念典藏,影片最後還特地放上每個人的畢業學士照,讓大家重溫彼此年輕時的面孔,從影像中看得出來歲月在大家臉上所留下的痕跡,雖然感慨,但也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很感謝翁安昌的用心,為大家留下這有意義的紀錄。

夏威夷之旅讓大家與畢業後很少見面的同學陳啟文再次聚首,雖然平常大家少有聯絡,更少見面,但是畢竟有著同學的情誼,總是很快就進入狀況,不會像陌生人一樣,尤其是 太太們,聊著兒女的狀況總是會特別熱絡,也更快的拉近彼此的距離,相處相當愉悅融洽。再加上 黃德修 教授的參與,更讓氣氛更加熱絡且溫馨,真是一次難忘的旅遊經驗。但是另一方面,畢業已近四十年了,在這個年歲也漸漸面臨同學凋零,如此的情況令人傷感,但也讓大家更珍惜見面的機會。這樣的情形也讓我們考慮,是否將目前兩年一次的聚會改為一年見一次面,讓大家能有更頻繁的互動。目前先暫且訂下2008年的日本旅遊,將由我主辦,目前的構想是到日本本島進行關東、關西的旅遊,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學參加,共襄盛舉。

除了同學們自己的聚會之外,近年來北醫為了凝聚校友們的向心力,也規劃了很多的活動,例如近來北醫安排校友回到校園與年輕的學弟妹們互動。從今年(2006)開始,邀請畢業四十年的校友在當年的畢業典禮時回到學校,與應屆畢業生一起都穿上畢業服,並在典禮結束後共同繞校園。,不只讓年輕的學生們可以與前輩學長們做近距離的接觸,多了解成為一個醫生的心路歷程,也可以讓畢業多年的校友再次重溫學生時代的青春活力,並且藉機回到學校,了解母校的發展與狀況,是相當好的安排。今年回到校園的是第一屆的學長,明年就輪到我們第二屆的同學們了,將由 黃勝雄 主辦該活動。希望不論是海外或海內的同學們都要盡可能撥空回母校來參加此一有意義的活動,也展現我們的向心力,才不致讓人詬病第二屆畢業的校友不太關心母校的事務。 

不管是重回母校的拜訪,或是與學弟妹們的互動,或是第二屆同學們的聯絡聚會,都是很重要的。藉由這些事情,大家可以感受到彼此之間那看不見的聯繫與情誼,不管畢業多久,日後落籍何方,都不會改變。(文/邱孝震)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友訊息。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