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藥學會藥物化學研討會 許宛婷同學參與心得

北醫藥學系二年級同學許宛婷,參與了2007年5月於溪頭舉辦的台灣藥學會藥物化學研討會,許同學以學生身份參與專題研討會後,感受良多,並寫下充滿的回憶與學習過程的感想心得。(編按)

以一個藥學系大學部學生,尤其還是剛剛接觸藥物化學這個學門的大二學生,參加今年台灣藥學會主辦的藥物化學研討會,無疑是給自己極大的挑戰。早在報名之初,就不斷地為自己做心理建設,告訴自己,還在起步階段,聽不懂是正常的,但絕對不能因為聽不懂而懼怕。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看看學界的現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為了抓到一點點藥物化學的雛形,研討會前幾乎是卯足了力氣,長時間攻讀最近藥物化學授課的內容,不料,越讀竟越灰心,光是抗生素的地方,便讀得膽戰心驚。Cephalosporin一至四代名稱相似,搞得我暈頭轉向,Macrolides 巨型結構更令我打起了退堂鼓。一直到出發向溪頭的當天早上,還在懷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該到醫院做個智力測驗?參加這場研討會,會不會根本就是自不量力,空畫個美麗的大餅,可能連一般英文單字都聽不懂,在溪頭的這三天將會是鴨子聽雷的殘酷情況。

研討會全程確實以英文進行,卻沒有出現與會以前擔心的狀況,本以為會英文程度不佳,將導致聽不懂講演,到頭來,讓我頭痛的仍是專業的部分。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這一切都是那麼新鮮有趣。每個主題都輕易勾起我的好奇心,卻是似懂非懂,常常搞不清楚演講某個內容的主旨為何。幸而教授們都願意細心的解釋,老師們都說,先來看看大家在做什麼,聽不懂沒關係,慢慢就會了。

從論文宣讀,見識到藥物化學的新趨勢。絕非閉門於自己的實驗室埋頭苦幹合成化合物,便能開發出新藥的。研究需要跨領域的合作,除了藥物化學,舉凡物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遺傳工程,甚至在研究生們利用電腦建立的模型、分析的資料,還有報告用的解說圖,也讓我見到電腦資訊學門的強大威力。於是乎,想進入這塊領域,可不是單純把有機化學與藥物化學唸好即可。大學教育每一門學科都有其重要性,除了該認真學習外,課外自修更是提升自己實力,準備進入這塊領域的必備條件。這次的幾個題目,相當程度地符合我對學界「流行」的嗅覺。抗癌相關研究,譬如lung cancer A549 cells、Design and synthesis of potent antitumor agents等等,癌症儼然是個「流行教主」呢!

邀請演講的部分,學界重量級的學者侃侃而談,竟然發現了很多最近學的藥物。在講演中,藥的合成與機轉,假設與求證的過程,取代基接在不同位置造成的活性影響,不同角度的思考,遇到問題,如何換個方法,改變實驗,一點一滴累積成果,我看到一個活的,會呼吸的學門!這與在課堂聽教授講課,自己在圖書館埋首苦讀是截然不同的體驗。藥為何這樣設計,分析和執行的過程,是努力與心血,但也是運氣與驚喜。It is serendipity! 感受到這樣的奧妙,不禁對自己之前土法煉鋼,悲情地唸藥物化學的方法和態度嗤之以鼻。

特別是最後一天的邀請演講,Prof. Chai-Lin Kao對Macrolide抗藥性產生的假設,設計實驗和解決問題的認真態度,就是實事求是,探本究源,努力不懈的最佳寫照。科學不是在追求真理,而是對現實觀察的現象做研究與解釋。

前些日子Macrolide還讓我頭痛,複雜的結構,實在不討喜,然而這場演講,Macrolide卻像是新朋友一樣,重新讓我認識,也激起我對此部分的熱情。與其埋首書堆,盯著一堆結構傷腦筋,倒不如聽場演講,聽聽學者合成的經過,活靈活現,有趣之至。大概是身在溪頭,這個與大自然為友的國度,能讓身心徹底放鬆,吸了芬多精,腦袋瓜不由得清晰起來,對於理解有極大的幫助,也應著愉快悠然的情緒,體會到藥物化學的精神。不禁對前些時候硬背強記,挫折感十足的自己哭笑不得。

高漢謀教授關於chiral diarylmethanols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談起,以速度稍慢的英文解說,一切是如此有條理,有系統,可以算這幾天演講中我最聽得懂的一場了。

既然在溪頭台大實驗林舉辦研討會,怎麼能輕易放過這場難得的大自然饗宴?第二天下午,在六位導覽志工的熱情解說下,與會人員們分成六隊,真正走向這片綠之國度,聆聽一場別開生面的大自然交響曲。

同行的Dr. Watanabe真使人驚奇與敬佩,不只在學術成就,在講演中清楚地分析,獨到的見解,還有謙虛慈祥的老學者面貌,總是掛著微笑,鼓勵青年學子的泱泱風範,更在於爬山,不管是到巨石的四百七十五階階梯,或者從竹廬回來的路上,他總是健步如飛,臉不紅氣不喘,稍一不注意,就不見人影,原來又被他超越了!以七十幾歲高齡,健康狀況實為驚人!

三天研討會對我造成的心理衝擊實非筆墨能形容的。我很慶幸在大學時代便能參與這樣的盛會,檢視到自己的不足與渺小,檢討過去對課業的應付心態。特別是,當老師介紹賴信羽學長給我們認識的時候,一位博士班竟然唸了七年,完全把精力放在每個研究,不計心血成本,對研究的專注,求真求確,而不在乎那紙文憑。以他的研究精神與經常得獎的成果,不知道等於平常學生的幾個博士學位了!擺脫功名利祿,以及現實的枷鎖,需要多少熱情?何止熱情,簡直是狂熱!

在台灣,根本沒有那樣的環境讓你忽視文憑的壓力。試想,你說你的博士班唸七年,不要說七年,說個三、五年別人就嫌久遠,學生便嘆艱辛,甚至還質疑你的智商與努力。七年?根本是天文數字!因為如此,學長的精神更顯可佩。這才是真的為科學奉獻,而非拿到文憑好辦事的虛榮心。是的,科學就該如此!

二年級下學期,開始接觸真正的藥學專業科目,徬徨不安,抓不到方向可想而知。這場研討會,畢竟這是場針對教授學者與研究生的專業研討會,是故沒能全然理解。卻讓我脫離先前唸藥物化學的悲情,眼界開闊,心胸開朗,豁然開朗之際,終將尋到那份對藥物化學的熱情。永遠記得2007年5月在溪頭,我與教授、學長和實驗室的伙伴,寫下與螢火蟲,與大自然邂逅之外,更彌足珍貴的紀錄。
對於藥學院提供本次參與研討會之經費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文/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二年級 許宛婷)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活力。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