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和醫院開幕至今已滿一個月了,有許多令人喜悅的新生命、精湛的手術、獲獎及研究等活動不斷地進行著,我們期望將這份感動與所有的北醫人共享(編輯部)
■第一位雙和寶寶的誕生!
新手媽媽徐小姐,因對雙和全新的醫療設備及資深的醫療團隊深具信心,故擇定7月27日(週日)來院剖腹生產,在主治醫師仇思源的主導下,順利產下3,200多克重的男嬰,胎兒聲音宏亮,健康良好。
產婦因為胎位不正而必需剖腹生產,由麻醉醫師謝佩芳親自麻醉,小兒科醫師龍厚玲在場全程觀察,以整體的醫療團隊服務來提供照護,這是北醫團隊一向堅持的醫療特色。經驗豐富的仇思源醫師,亦擅長於超音波及早期診斷方面診療。
母親術後恢復良好,隔天便可下床;而可愛的小男嬰,不僅是徐小姐的頭一胎,也是雙和的「第一位」寶寶,讓剛開院的雙和,喜上加喜,全院同聲慶賀這個新生命的到來。
■10公斤罕見卵巢囊腫,成功切除
本案例由一般診所轉診至本院肝膽腸胃科,患者為28歲的女性,因腹部日漸隆起、體重增加,而本人未婚且無性經驗,除了腹部有腫脹感,並無任何疼痛感發生。最初以為是單純的發胖,卻又只有腹部腫脹,身體其他部位無發胖情形,才開始懷疑是腹部腫瘤或腸胃的問題而前往就醫。
肝膽腸胃科初步研判其可能為腸胃道積水等問題,先安排患者住院檢查,並請婦產科會診,仇思源醫師在電腦斷層、超音波及抽血等檢查後,判定其右邊卵巢有腫瘤。經仇醫師施行手術治療,因腫瘤重達10公斤,體積過大,不得不一併切除其右邊卵巢,並將左邊卵巢作病理切片。
經過化驗確定,已切除的腫瘤為低惡性腫瘤,幸好患者及早就醫,而左邊的病理切片則排除惡性的可能,日後仍有生育的功能。患者體重則由手術前的62公斤減少至48公斤,手術相當成功,患者狀況良好。
■顱內巨大動脈瘤 順利完成手術
一般動脈瘤都在1公分以下,本例卻超過5公分,是神經外科最棘手的手術之一。患者曾在其他醫學中心做過栓塞等方面的治療,卻均告失敗,經由外院醫師轉介至雙和醫院治療。
本院特地延聘前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腦神經血管外科葉宜憲主任於8月1日起在雙和醫院為台北縣民提供服務。葉宜憲主任在過去近25年來,成功完成數千例腦部動脈瘤手術。
對於本案例,如此巨大尺寸的動脈瘤,醫療團隊在葉主任的主持及臺北醫學大學邱文達校長的指導下,協同神外主任林家瑋及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林乾閔等醫師,歷經8小時的艱苦手術,順利完成動脈瘤摘除。
■腹腔內視鏡微創手術 再次成功摘除肝癌
一名52歲的女性患者,於常規超音波檢查中發現,其左肝有個約3公分的腫瘤,經電腦斷層和血管攝影檢查之結果,診斷其確實為肝癌,入院經肝功能評估後,認為其可接受腹腔鏡左葉肝切除,故於7/11(週五)進行手術治療,耗時約2個小時,術後恢復情況良好,一週內即出院返家自我照護。
此次醫療團隊為一般外科黃銘德主任、李兆人及蘇智銘醫師等,黃主任過去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即已籌劃創立了「微創手術中心」(以各種高科技的設備施行手術,期使傷口最小化或器官的損傷最低),在該院已有50件以上的成功案例,治療成效良好,患者皆感滿意。黃主任將微創手術中心的成功經驗移植雙和,並擴大其治療的範圍的廣度及深度,使本院成為全方位的微創手術中心。
■眼科主任許紋銘 榮獲亞太地區「防盲工作傑出貢獻獎」
本院眼科主任許紋銘教授(也是前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部主任),於今年(2008)6月28日至7月2日在香港舉行之「世界眼科醫學會暨亞太眼科醫學會聯合會」中,榮獲「防盲工作傑出貢獻獎」,是三十年來臺灣地區首位獲獎的眼科醫師。
這個獎項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獎勵亞太地區對防盲工作有卓著貢獻的人士及機構,包括眼科醫師、社會公益團體、衛生機關。許主任除長期注重臺灣地區老年人眼疾流行病學的研究,積極宣導防盲觀念,並著有多本眼疾衛教書籍,在推廣眼疾之衛教工作方面績效卓著,此次獲獎,可說是「實至名歸」。
■「第一屆亞太地區神經創傷研討會」雙和醫院主辦
本院神經外科於97年7月26至27日,主辦第一屆亞太地區神經創傷研討會,邀請到義大利、韓國、日本、大陸及臺灣等地,34位國際神經創傷學術研究領域中享譽盛名之專家學者共襄盛舉。
本次大會主題涵括神經創傷基礎研究、腦外傷治療之爭議及預後評估與建立腦外傷臨床診療指引之共識。希望藉由此研討會,促進亞太地區神經外科交流,提供國內外神經科學研究的學術交流,並提昇我國國際地位。
研討會於27日圓滿落幕,並成立AONTS(Asia-Oceania Neurotrauma Society),推選日本Prof. Minoru Shigemori為第一屆理事長,本院邱文達院長為下任理事長當選人,會中決議每兩年於不同會員國召開大會,並將定期召開會議,預計兩年內完成亞大洋洲嚴重腦外傷臨床診療指引。(文/雙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