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同仁接待家庭與國際學生,共度溫暖的百年農曆新年!

農曆新年是一家團圓歡聚的日子,但是對世界各國遠道而來北醫就讀的國際學生,則是連續幾天的商家休息、街上冷清的寒冷冬天。國際事務處從去年開始,已邀請國際學生到同仁家中過年,在吃年夜飯的同時,讓同學體驗臺灣的過年習俗以及家庭的溫暖。

■Constant&楊璧菁組長家
楊璧菁組長家今年招待的是Constant,他目前就讀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一年級,來自布吉納法索。曾經在臺灣中部的埔里受訓過半年,Constant卻是第一次在臺灣的家庭過農曆新年,因此對過年的習俗都十分好奇。楊媽媽準備的年夜飯有椒鹽檸檬白鯧魚、彩椒牛肉、金針芹菜炒雞捲、大黃瓜炒肉片、醬爆里肌、杏鮑菇炒花椰菜、炸芋頭甜不辣、火鍋、炸雞塊、還有象徵好彩頭的乾煎蘿蔔糕。

飯前小朋友先邀Constant一起玩Wii,雖然第一次玩,Constant很快就上手,特別是球類運動。用過晚餐後一群人到頂樓放煙火,他問了許多關於生肖和農曆年的習俗。最後還讓Constant外帶年菜以及零食點心回去跟室友分享,也擔心回程車子不好等,由璧菁的弟弟開車送他回富陽街宿舍。(文/國際事務處)

【上圖:拿到4個紅包的Constant(右1)開心地跟小朋友合照】
【下圖:左為與小朋友一起玩Wii,右為Constant(前排中)與璧菁的家人合照】

■Omar Ceesay、Sheriff Badjie&研究發展處林軒如同仁家
來自甘比亞的Omar Ceesay和Sheriff Badjie第一次在臺灣過年,他們選擇到研發處同仁林軒如位於三重的家中作客。兩人按照軒如提供的指引,搭公車前往,軒如從公車站接兩位同學到家後,受到軒如的家人(祖母、父親及姊妹)的熱誠招待。

年夜飯是祖母親自準備的,祖母非常熱心、體貼且開明,知道兩人一邊聞著撲鼻的菜香一邊等飯菜煮好,一定飢腸轆轆,還特地幫兩位同學煮了一碗米粉讓他們墊墊肚子。年夜飯煮好之後,一部分拿去拜神,其他則的則擺在飯桌上等大家坐定後開動。同學說許多菜他們從沒看過,最特別是黑色的雞(烏骨雞),但是都好吃得不得了。【左圖:軒如父親(左)的紅包帶給國際學生意外的驚喜】【右圖:左起軒如(Cindy)、Omar、Sheriff、軒如的弟弟】

吃飽飯後,軒如跟兩位同學說她爸爸要發紅包,同學起初不懂是什麼意思,以為紅包袋寫的是一些祝福的話之類的卡片,收了也不敢問是什麼,回家打開才知道原來是錢都非常開心。同學十分感謝軒如的家人的好客以及熱忱招待,同時也十分感謝國際處黃家雯的安排,讓同學有機會到同仁家中度過一個新奇而難忘的中國年。(文/ Omar Ceesay,譯/楊璧菁)
●New Year dinner with Hsua-Ju Lin’s(Cindy)family on February 2nd 2011(By Omar Ceesay)

■Paul Bass &雙和醫院張世煇家同仁
甘比亞籍的另一位同學Paul Bass,選擇到雙和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張世煇家中作客。他在除夕的晚上抵達張先生家一起享用年夜飯,同學描述臺灣除夕的年夜飯,其重要程度就跟西方的聖誕大餐或甘比亞的宰羊節(Tobaski)一樣盛大而隆重。張先生家是一個13人的大家庭,同學被當作張先生家的一份子,讓他倍感親切溫馨。

晚餐由張媽媽準備,由於家人大多數吃素,因此餐點是各式各樣的美味蔬食。晚餐從7點半開始,持續約一小時。一家人圍著長桌,張先生的父親一直勸同學吃菜,還一直夾菜給同學,同學形容他的嘴巴從來沒停過,他一停下來,張爸爸就猛夾菜給他,因為張爸爸不准大家乾坐著、不吃東西。席間,張爸爸還一直說笑話,雖然有語言的隔閡,但透過張先生以及其弟的翻譯,同學完全可以理解張爸爸的笑話,中、英文夾雜,來來往往的,也讓飯桌上熱鬧有趣、多采多姿。晚餐過後淨是鞭炮和煙火的聲音,所以同學也跟著張家人加入放鞭炮的行列,張先生的弟弟還送一些鞭炮讓同學帶回家玩。【圖:Paul Bass與張世煇家人圍著長桌吃年夜飯】

領紅包的時候,同學興奮得不得了,相信這是他臺灣經驗裡最特別的一頁(夜)!家人都非常熱誠地歡迎同學下次隨時光臨,張先生的弟弟還開車送同學回宿舍,讓同學非常感動。不過同學回到家以後,才發現傘忘了拿。他說這種糗事如果發生在甘比亞,日後就會被大家改叫「雨傘先生」(Mr. Umbrella),雖然很慶幸自己身在臺灣不是甘比亞,不但不會被嘲笑,還可以保留原來的名字:Paul Bass。而他的台灣年夜飯感想是:「過年萬歲!張家人萬歲!臺灣萬歲!」(文/Paul Bass,譯/楊璧菁)【圖:張爸爸(左)的熱情與笑話打破了語言的障礙】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 3RD February 2011(By Paul Bass)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活力。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