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醫學系第6屆校友於1971年畢業,睽違四十年之後,於今(2011)年10月9日重回母校舉辦同學會,猶記得大夥求學青澀的模樣,瞬間已是事業有成、雄據一方的霸主,林元清董事特別為此行留下難能可貴的紀錄。
廖也、康也、阿杉阿、楊章及各位許久或四十年不見的同學,大家好!
以前在學校,從來也沒有想到會在畢業四十週年時還可以見面,又可以回到北醫看看,有如南柯一夢。我們好像睡了好久,突然醒過來,想回到以前的北醫看看,也看看老同學,卻都不太認得。學校已是高樓林立,楓林道旁也不見昔日的足球場,老同學們也多白髮蒼蒼,略顯歲月的痕跡,真是滄海桑田,日子過得真快。【圖:睽違40年,母校已高樓林立,林元清董事伉儷】
■四十年再回首,母校已不可同日而語!
10月9日:一早走進學校,老同學們都很震撼,但有些同學彼此不太認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的高樓大廈,1971年離開學校時還沒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如今除了亮麗的北醫附醫,更有一棟棟的教學研究大樓、醫學綜合大樓等。大概只勉強認得老教學大樓及後面的生化及實驗大樓(現今為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大樓)。走入誠樸廳及校史館,聽了學校的簡報,看到七所學院及萬芳、雙和、附醫三家附屬醫院,成為大台北最大的醫療體系,北醫於今(2011)年進入QS排名之亞洲百大及世界五百大,大家與有榮焉。【圖:大夥在醫學綜合大樓前棟拍照留影】
中午學校招待大家在校內周杰倫開的餐廳「Mr J」吃飯,許多教授都來了,寄生蟲學的鍾文政教授帶來了當年(1967)的點名簿,上面有我們四十多年前的照片,大家看起來都好年輕,我把你們的照片都翻拍下來,包括葉秀明等期末考的請假單。接著參觀學校及三家附屬醫院,許多現代化的高科技設施,嘆為觀止,但看到學校的捐款感恩牆,略顯空蕩,心中不無感慨。今日的北醫,是不可同日而語。也正需要我們的護持。【圖:左為鍾文政教授保存了1967年的點名簿迄今,右為蘇慶華副校長(左)代表學校接受北醫僑生校友會李淞川會長(右)贈送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之墨寶】
晚上的聚餐更是經典,在康義勝開的誼賓餐廳,席開十桌,許多老師與同學都到了,有李祖德董事長、林建煌主秘,還有我們的黃德修、蕭柳青、林春生、鍾文政、廖諸易及張淑慧等教授,李董事長報告了學校的近況及遠景,也希望同學們多參與及護持,大家也在銀幕上看到自己四十多年前年輕時的照片,合照過後,許多人聊天到深夜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圖:李祖德董事長(左)介紹了學校的近況及遠景,右為校友總會前會長康義勝】【下圖:前排左起陳守誠會長、黃德修教授、鍾文政教授、蕭柳青教授、李祖德董事長、林春生教授、廖諸易教授及張淑慧教授與全體同學合影】
■在百年國慶日,開啟5天的寶島知性之旅!
10月10日:一大早我們在北醫校門口集合,坐滿了一部大巴士,由義勝兄嫂領隊,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出發開始了我們五天的寶島知性之旅。穿過了雪山隧道,來到了蘭陽平原,先參觀河東堂獅子博物館,那裡濱海風景秀麗,又有各式各樣的石獅子及其他收藏,叫人嘆為觀止,離開時我們都成了石獅子專家了。中午在特色餐廳用餐,每道菜都有其特色,如漢玉白菜,就像一顆顆綠玉放在盤子上,下午參觀呂美麗雕刻館,那毛巾、球鞋都雕得栩栩如生。晚上入住礁溪的長榮桂冠酒店,溫泉水滑滌旅塵,甚是舒暢,大家也是一路聊天,不知東方之既白。【圖:左為河東堂獅子博物館一隅,右為彷彿綠玉放在盤中的漢玉白菜】
10月11日:離開蘭陽平原再穿過雪山隧道,我們回到西岸,先到鶯歌的臺灣陶藝博物館,那裡有各式各樣的經典陶瓷特展,接著來到三義木雕街,了解更多臺灣的本土藝術,大家也買了不少土產。晚上到達臺中的金典酒店,一群中部地區同學己在酒店裡等待多時,由蔡正道同學主持,中部的同學幾乎都到齊了,同學們除了自我介紹,也讓夫人們有吐嘈的機會,童言童語,大家笑翻了天。【圖:在鶯歌的臺灣陶藝博物館前合影】
10月12日:今天由臺中前往南投,先參觀中台禪寺,宏偉的建築,金碧輝煌,再經過霧社的莫那魯道紀念碑,邱漢民也有機會把賽德克‧巴萊的故事,細說從頭,讓大家對臺灣歷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接著到了梅峰(沒風)午餐後,到台大實驗農場,由蔡先生為我們解說山中傳奇,奇花異果,一一品嚐,其中有一種阿里山佳果,解說員用台語發音的順口溜,說了十大功能:
孩仔吃了胖嘟嘟
學生吃了會(gau)讀書
女人吃了顧皮膚
男人吃了顧身軀
大人吃了展工夫
老人吃了末嘿咕(不會氣喘)
賭鬼吃了攏沒輸
酒鬼吃了駛車沒倒退魯
垃圾鬼吃了攏免洗身軀
【圖:左為金碧輝煌的中台禪寺,右為充滿奇花異果的台大實驗農場】
晚上住在淳境山莊,頗有身處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感覺,空氣清新,體會更多臺灣之美。
10月13日: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南投山區,車上除了漢民解說賽德克‧巴萊的原委及前因後果,大家也輪流唱歌說故事,好像是時光倒流,又回到大一,大二時郊遊的情景,只是同學們多添了少許華髮,但童心依舊。到了南臺灣,前往七股的曾文溪口,乘竹筏遊瀉湖及沙洲,看到許多蚵架,也看到沙灘及紅樹林,吃不完的烤生蚵及蕃薯,在竹筏上別有風味。在周氐蝦卷用過午餐後,下午到安平古堡,了解到臺灣由原住民到漢人遷徙,到西班牙、荷蘭的殖民地,到鄭成功驅逐荷蘭人,鄭成功出生於荷蘭人佔領臺灣的那一年,而在他驅逐荷蘭人的那一年七月病故,可能是瘧疾吧,享年39歲,臺灣在每次的被殖民中都有抗爭的事蹟。晚上夜宿高雄金典酒店,許多同學相邀夜遊愛河。
【上圖:左為在竹筏上享用烤生蚵及蕃薯別有風味,右為在安平古堡與鄭成功塑像合影】
【下圖:左為建於1756年的東門樓,右為鼓山「大碗公」的水果刨冰】
10月14日:今天是旅遊的最後一天,先乘車前往美濃參觀客家民俗村,每個人都畫了一把紙傘,接著當地觀光局的導遊帶我們去參觀美濃的客家文化,他自稱上芒下果,為湖南(唬爛)大學唬爛系或布袋系畢業,說得生動有趣。還參觀了神農五穀廟,建於1756年的東門樓,土地公廟等,中午在旗津的鴨角活海產店午餐,下午乘渡輪回鼓山,大家又吃了一大碗公的水果刨冰,再沿著愛河畔繞了一圈,到達左營高鐵站,大家上了高鐵,互道珍重再見,才依依不捨的結束了這6天5夜畢業四十週年的臺灣知性之旅。大家捨不得離別,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圖:每個人在美濃客家民俗村都畫了一把紙傘】
■後記:希望能為北醫做些什麼
首先要感謝義勝兄嫂安排的旅遊行程,以及9日晚上的同學會聚餐,也要感謝母校北醫大,尤其是徐仙中主任的安排,又付了午餐及包臺北遊覽車的費用,蘇慶華副校長、曾啟瑞院長們的簡報;以及三院院長吳志雄院長,李飛鵬院長及陳振文院長在百忙中的接待及深入介紹,讓我們更了解今日世界五百大的北醫。還有英藏兄的收集資訊及文章做四十週年的紀念冊,加上光麒、慶三、楊章、智達及光耀等的全力協助,中部同學在蔡正道兄的帶領下請我們吃晚餐。
【上圖:左為參訪北醫附醫,陳振文院長(立者)深入介紹】
【下圖:參訪萬芳醫院(左圖)及雙和醫院(右圖),由李飛鵬院長及吳志雄院長親自接待】
很難得的,大家畢業四十年後又能聚在一起,我們都很珍惜這一段時光,有很多同學是四十年來第一次回北醫,大家都有很多的感慨及感動。最後在車上,同學們也希望我們醫科第六屆能為北醫做些什麼?大家都很踴躍,義勝兄也答應只要北美校友募多少,他願意在臺灣募相同的數目來幫助學校。【圖:40年後重回北醫,醫6校友們都很珍惜】
因此,我今天上午與北醫大的同仁討論,談起學校在兩、三年內有可能將再重建醫學系基礎醫學大樓,共12層樓及口腔醫學大樓等等,如果定案,初期約需26億左右,我記得我們進入醫學院後,第一個接觸的應是大體解剖室,因此大家談到是不是用北醫醫學系第六屆校友的名義,來捐贈新的大體解剖室給母校;舊的解剖室只有130坪,記得當年我們是十三、四個人擠著共同用一個檯面及大體,新的大體解剖室將有300多坪,讓醫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不知道老同學們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意見?我將與義勝兄商量後,如果大家有意願,我再向學校諮詢捐贈大體解剖室所需款項,再與大家做進一步的商量。【圖:當年醫學生十餘人擠著共用一個檯面】
很高興再看到大家,讓我又勾起了那無憂無慮(除了考試以外)快樂的北醫大學生涯,四十年過去了,希望大家以後能更常常見面及聯繫。
敬祝
身體安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