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文所何建志老師出版《醫療法律與醫學倫理》,以促進法學與醫學之專業溝通

本校醫學人文研究所助理教授何建志,為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衛生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委員,今年初出版了新著《醫療法律與醫學倫理》,除作為相關課程教材外,更希望成為開啟法界與醫界溝通大門的橋樑之一。后文為其出版感言。

自從加入北醫大家庭後,我開始教授醫療法律與醫學倫理課程,不過卻為找不到適當教材而困擾。除了沒有法律專業知識,北醫同學們也大多沒有修習過哲學或倫理學課程,不論是法律或倫理,對他們都是陌生的領域。如果有一本教科書能以國內社會現實問題出發,結合醫療實務、法治人權知識與倫理觀點,應該可以讓學生們感到興趣,並對他們將來的工作有實際幫助。然而當時我卻找不到這樣的教科書。【圖:何建志老師】

此外,醫療實務涉及許多專業性、技術性、制度性問題。面臨醫療實務中許多疑難情境,對於適當行為標準界線,一般民眾、醫護人員與政府機關常沒有明確共識,導致醫病關係緊張、是非公理混淆,而在不當法律責任壓力下,甚至導致某些部門醫護人力嚴重流失。為了改善醫療環境,建立適當行為規範標準,醫療法學研究自有必要性。不過,由於專業隔閡,醫界與法界常處於無效溝通的情況。為促進醫學與法學專業溝通,這也是我想要撰寫一本科際整合醫療法律書籍的重要動機。希望能夠以這樣一本書,為法律人導引醫療實務現象,了解醫事人員的專業角度與思維方式,也為醫事人員介紹重要的法規與爭議問題。

關於醫療法律與醫學倫理規範的本質,我個人認為是「解決衝突、促進合作」的社會工具。換句話說,法律與倫理都是社會控制工具,應該以應用後果檢討規範方向與手段。如果規範實施後無法達成理想狀態,便應根據事實證據與社會共識價值觀重新檢討修正。而法官除了依法審判之外,在法律裁量空間範圍內,應根據社會現實與社會發展需要,適當參考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進行判決,才能使判決兼具合法性與正當性。【圖:《醫療法律與醫學倫理》是一本科際整合醫療法律的書籍】

最後,希望這本書除了具有傳授法律防身術、分析解決問題等實用功能之外,也能激發讀者們對於政策、制度、價值與哲學法理問題有更多興趣與思考。由於書中內容涉及醫學、法律、倫理、社會各層面,而我個人學識能力有限,因此這本書自然還有許多可以補充改進的部分,也希望大家多多給予意見指教,讓這本書於再版時能夠更加充實。祝大家平安喜樂!(文/何建志,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助理教授)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