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眼科何昭德主任及眼科團隊,使用台灣全民健保資料庫作為研究資料,針對青光眼病患進行兩項研究分析結果,分別刊登於《Stroke》(中風)及《Ophthalmology》(眼科學)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於《Stroke》所發表之研究,為分析4,032名患有隅角開放型青光眼之病患,與20,160名患有青光眼之一般病患。經5年追蹤期間,發現青光眼病患罹患腦中風機會比一般人增加52%;而在《Ophthalmology》中發表之研究,則是分析76,673名罹患「隅角開放型青光眼」之病患與230,019名患有青光眼之一般病患,進行兩組全身代謝與心血管疾病之比較。兩項研究證實青光眼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之關聯。
青光眼是一系列令視神經受到永久性破壞的眼疾統稱,情況嚴重者可導致失明。目前為全球成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疾。青光眼引起的視力受損一般是從視野兩旁開始,視力會逐漸收窄,大部分青光眼在病發初期是無痛及不易發覺,因此,很多病人往往沒有察覺他們已患上此病,直至他們的視野範圍只剩低於兩成。【圖:何昭德主任】
很多人知道青光眼和眼內壓有某種程度的相關性。事實上青光眼是視神經的疾病,而眼壓和視神經受損有關。視神經就像一條電纜內含有百萬條的電線。每條「電線」或神經纖維攜帶一個訊息到大腦,這些訊息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影像。青光眼會破壞視神經(就如同電纜內的電線被破壞一般)造成盲點的形成。一般民眾很少會注意到這些盲點直到相當程度的視神經受損發生。如果整條視神經受損就會導致失明。所以「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與「定期檢查」是很重要的。(文/北醫附醫)
【圖:由何昭德主任(右3)所領導之臺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眼科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