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美國西北文理大學季淳教授「批判式學習在教學上的運用」與本校教師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溫子欣「討論式教學」講座

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於10月9日、23日於杏春樓6204教室舉行兩場教學方法系列講座, 9日為「讓課堂討論欲罷不能―可實踐的討論式教學方法與技巧」、23日為「批判式學習在教學上的應用」,本場次特別邀請美國西北文理大學教授、政治大學國際發展書院總導師季淳教授蒞校主講。

■季淳教授「批判式學習在教學上的應用」
邏輯思維與批判思考為近來廣受重視的學生核心能力,不但直接影響學生就業後的問題解決能力表現,其培養的視野與智慧,也讓學生終身受用。本次教師發展中心教學方法系列講座,特別邀請美國西北文理大學、政大書院國際發展書院總導師季淳教授蒞校演講,分享「批判式學習在教學上的應用」的理論與經驗。【圖:季淳教授】

季教授首先就批判思考的定義切入,澄清「批判」與「批評」的不同,批判思考是超越窠臼的思考方式,在演講中,批判思考的重點,在於作為一種「驗證並提出知識」的過程,而且這些知識必須對社會有益,有振聾發聵之功,甚至能夠激起後續的行動,改善社會與世界。季教授繼而提出批判思考的9大Intellectual standards,包括:Clarity、Accuracy、Precision、Relevance、Depth、Breadth、Significance、Logic、Fairness。

隨後並呈現批判思考的結構:
1.Think About Purposes;
2.State the Questions;
3.Gather Information(data);
4.Watch Your Inferences(judgments);
5.Clarify Your Concepts;
6.Check Your Assumptions;
7.Understand Your Points of View;
8.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consequences)。【圖:季淳教授演講情形】

並舉出實例,演練如何透過這8項結構,去分析一篇文章是否能夠通過批判思考的驗證。季教授認為,透過批判思考的學習,可以讓人對於資訊與自我省思,從常識精煉成知識,並繼而培養其見識、明識與膽識。批判思考並非一種道德崇高、曲高和寡的純學理,而乃是運用於生活與研究中,培養分辨證據的能力。

最後,季教授不忘再度提醒,批判思考用以取得知識,最終的目的在益於家國社會乃至於世界,因此老師與同學們可以嘗試將批判思考的精神與方法融入課程中,教學相長,共同激勵,激盪出更多創意火花與進步的力量。【圖:學員提問踴躍】

■溫子欣「讓課堂討論欲罷不能―可實踐的討論式教學方法與技巧」
主講人溫子欣助理研究員先從大學課堂現況與常見的教師教學抱怨談起,談台灣學生靜默式學習的成因,進而分析出台灣學生靜默式學習,乃台灣統一考試升學制度下長期養成的必然習慣,因此大學教師對於學生主動以及討論式學習習慣的養成責任重大且任重道遠。

因小學至高中階段面對升學考試的學習,都強調強記背誦,課程緊湊且內容過多,無法提供討論式教學的友善環境,因此學生初入大學時,依會維持高中以前所養成的學習習慣,而大學教師正是改變學生被動與靜默學習習慣的重要推手,是扭轉學生學習方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圖:朱娟秀教務長開場主持(右圖)】

溫老師表示,要讓學生開口討論,首要之事就是要取得學生的信任,要讓同學相信本課程與授課老師,跟他以往學習經驗裡遇到的有所不同,同時也要讓同學相信提問或是討論所帶來的回饋是正向的。教師要掌握學生對於課程問題的「回答心理學」,去除學生過去對於發問的不良經驗,並且相信老師真心希望學生提問或參與討論,並且自己的論點與潛力能夠受到老師與同學的肯定。

對於討論的步驟,只有極其單純的「暖場、提問、讚美、續問」四步驟,然後「讚美與續問」兩步驟反覆交替。「暖場」是為了提起學生的討論興趣並讓學生相信老師對於討論內容沒有預設立場與答案。「提問」是找尋有趣且與課程高度相關的主題提問,並且避免涵括明顯標準答案的題目。學生回答問題或加入討論之後,則就期發言中找尋優點予以「讚美」,並進行擴展廣度或深度但不枯燥的「續問」,續問後再對於其回答予以讚美,讚美後再予續問,如此重覆。【圖:溫子欣老師演講情形】

至於學生回答當中的缺點或不足,則讓參與討論的其他學生去發覺與指出,老師不直接否定學生,因學生之間指出問題時,對於發言學生討論意願的傷害性較小,若由老師指正學生錯誤,學生極可能之後都不再發言。溫老師並分享了個人討論帶領的經驗與操作方式,希望對師長們在日後課程進行的討論與問答帶領,能夠有所幫助。(文/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