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為主,聯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奇美醫院共同參與的一項臨床試驗,針對40名無法手術的肝癌病人,利用放射治療合併肝癌口服標靶藥物治療,試驗顯示此療法可望成為新的治療趨勢。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在今年4月國際放射腫瘤領域排名最高的國際放射腫瘤學期刊《IJROB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邱仲峯表示,參與本次臨床試驗的一名67歲葉姓病人,罹患晚期肝癌且無法手術治療,但是肝功能良好,接受放射治療1個月,加上每天服用標靶藥,原本11公分大的肝腫瘤,4個月後縮小至5公分,1年後縮小至2公分,腫瘤縮小八成,延續生命且提高生活品質。
另一名64歲卓姓病人,初發現時為早期肝癌,歷經手術後復發、再多次局部治療後又復發,終致無法手術,加入本次臨床試驗接受放療1個月及每天服用標靶藥,1年後2公分大的3顆腫瘤已完全消失。【圖:左起北醫附醫副院長邱仲峯、奇美醫院放腫科主任林立青、中國附醫主治醫師陳尚文的新肝癌治療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放射腫瘤學期刊《IJROBP》】
本次臨床試驗歷經3年收案(2010~2012年),加上2年追蹤,共收治40位平均年齡62歲、無法手術切除、且經歷動脈栓塞或不適合動脈栓塞,及肝功能狀況良好(肝硬化指數低)的肝癌病人,腫瘤大小為3~15.5公分(平均8.2公分)。
療程是先讓病人接受放射治療及每天口服標靶藥,再每3個月進行電腦斷層掃瞄追蹤,評估安全性及治療效果。試驗結果顯示,肝癌腫瘤治療反應率達55%(腫瘤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三成二病人存活期超過2年,高於無法手術的肝癌病人存活期約6個月至1年。另外,有三成九病人2年內病情無復發,顯示合併療法能增加肝腫瘤的控制,且沒有非預期的副作用。【圖:臨床研究證實,放射治療加標靶藥合併療法,可縮小肝癌腫瘤、延長存活期】
邱仲峯表示,北醫附醫自2009年即採取放療及口服標靶藥合併療法,發現可有效縮小大部分病人肝腫瘤,並延後疾病惡化時間,甚至部分案例達到如手術切除的效果,於是決定進行更大規模臨床研究。放射治療就像外部殺手,利用幅射線照射腫瘤,刺激腫瘤產生大量自由基殺死癌細胞,達到縮小腫瘤目的。口服標靶藥則是從肝腫瘤內部抑制癌細胞血管增生,阻礙腫瘤增長,與放療結合以提高縮小腫瘤的反應率及延長存活機會。(文/北醫附醫)【圖:北醫附醫於4月16日發表臨床試驗成果記者會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