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處5月安排的教育訓練課程。從對外的「商務社交禮儀面面觀」、社會關懷的「媒體識讀與反性別暴力」到內部管理的「成功選才與面談技巧、績效面談技巧」,讓同仁成為裡裡外外皆兼顧的全才。
■林婉如老師:商務社交禮儀面面觀(5月9日)
「溝通效果要好,必須開對門」林婉如老師表示,無論在社交或工作場合,適當合宜的禮儀表現,都是為自己加分的工具。當主管跟部屬道謝,身為部屬的時下年輕人,用「不客氣」或是「應該的」回應主管,就字面來說,不是很完整,容易衍生誤會,林婉如老師強調要把話說得完整,不然就失了禮儀,應答如:「這是我份內的工作,都是應該做的。」【圖:林婉如老師】
如何「恰如其份,適得其所」?每當在不同地點,與不同的人處事,必須判斷;1.自己的尊卑關係,2.地點的主客關係,3.情境的主輔關係。面對不同之狀況,確切掌握禮儀的程度。在台灣,長者為尊;在日本,男性為大;在歐美國家,則是女性為尊;如歐巴馬上任前,受邀至小布希官邸,當座車一抵達,歐巴馬立即下車幫蜜雪兒開車門,還沒等歐巴馬關好門,蜜雪兒直接上前與總統夫人擁抱吻頰禮,隨後歐巴馬跟上,與小布希握手擁抱,由此可見,在西方國家以女性為優先。【圖:林老師請學員上台做演練,透過學員角色扮演,說明合宜的禮儀及順序】
■黃惠玲老師:成功選才與面談技巧(5月22日)
在選才、育才、用才、留才中,選才是一切的根本。挑對了人才,育才和用才就方便容易了。本課程是專為一級主管選才及面談技巧的濃縮精華版,22日再度邀請到黃惠玲老師講解選才竅門及面談中使用的問話技巧。在面談時,應問清楚求職者最在意的部分,好為將來留才時可以使用。黃老師建議,要讓應試者有70~80%的說話時間,所以面試主管最重要的就是問問題,在面談過程中,如何有效詢問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巧,唯有透過有效詢問,才能真正了解對方,驗證其能力。【圖:黃惠玲老師】
從應試者過去的工作或經驗中,聽取在事件展現的行為,可預知將來的行為及能力。再運用細部詢問,從背景時間、採取的行動、最後的結果,確認有無內隱及外顯特質,從中交叉比對,看符合程度及狀況,確認成功特質三項是否齊備,判斷聘用的風險性,考量資源投入的時間,判別可訓練及不可訓練,最後善用直覺等。
黃老師並詳列了許多問話套用公式,供主管們未來面試北醫大新血時可使用。【圖:學員認真聽課的情形】
■江映帆老師:媒體識讀與反性別暴力(5月27日)
性平協會江映帆老師指出,大眾媒體的言語文法,經常塑造性別的刻板印象,我們應該培養熟捻媒體、善用媒體,思考媒介對真實的再現,批判思考、進而監督改造媒體。她擅用聊天的方式,分享自己周遭的經歷,引用了許多生活有趣的實例,結合性別議題,讓學員也能感同身受。
例如國小教科書的繪圖,打球和跑步總是男生,啦啦隊都是女生,為何男生不能當啦啦隊?女生不能跑步、打球,這些都是生活中媒體塑造的刻板印象。從前只有男性和女性兩種性別,而今有多元性別之分,需要考慮的部分有:生理類別、性別認同、性別氣質、性傾向,也因此產生了各種社會議題,如娘娘腔與男人婆、同性戀、雙性戀等。【圖:江老師利用小孩取名常用字之實例解說】
江老師以最近流行的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作分享,劇中的大仁哥具有陰柔特質,喜歡關懷或是做細膩的事情,善於傾聽,而女主角程又青則氣質相反,具有陽剛的一面,2人曖昧15年。並透過紀錄片剪影,了解現今學校同儕間的性別不平等的霸凌事件,例如具有陰柔氣質的男孩被「阿魯巴」。還有人被嘲笑、欺負而離開人世,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負的社會責任,透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並分享多元性別書籍,以身作則,讓小孩認同多元性別,即可阻止此類的事件再發生。【圖:江老師引用了許多生活有趣的實例,結合性別議題,讓學員也能感同身受】
■宋一非老師:績效面談技巧(5月28日)
企業經營,全體員工的績效決定了是否能永續經營的關鍵,如何確實獎勵表現傑出的員工,並協助績效未臻理想之員工?則需要建立適當評估機制,作為依據。具有豐富的職場主管經驗的宋一非老師,開場就讓學員提出績效面談的困擾之處,並逐一為學員提供合宜方案。
他表示績效面談首要取得雙方共識,並充分運用三明治溝通法:1.先說部屬好的,2.再說不好的,3.可以做得更好的,改善意見或改善方式。並且營造輕鬆的環境,用聊天、談家庭的話術,卸下心防。並建立彼此互相信任的關係。掌握讓員工開口的關鍵是:1.預先告知,2.沉默的壓力(微笑以對,XXX想不到嗎?),3.引導員工看見自己的優點,4.若還是不開口,直接告訴員工優缺點。只說事實,不讓員工自尊受傷,主管也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績效面談是非常容易的。【圖:課程中小組討論】
他建議績效面談的步驟如下:1.建立和緩自然氣氛,2.發出明確適當訊息,3.主動傾聽員工陳述,4.共同討論雙方差異,5.訂定才能發展或績效改善計畫,6.獲得共識並簽名,7.結束面談。針對第6項,不簽名時,可請員工舉證,並且寫下不簽名的理由,再請他簽名,代表是該名員工寫的內容,可再經由申訴管道,協求第三方的協商。(文/人力資源處)【圖:宋老師指導小組討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