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新光三越前舉辦2014乳癌活動,癌友自信挺胸走秀

臺北醫學大學配合10月的國際乳癌防治月,10月18日下午於臺北信義商圈新光三越香堤廣場舉辦2014年乳癌防治活動「守護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除邀請北醫附醫乳房外科主任洪進昇分享乳癌防治新知外,還安排一場別開生面的走秀活動,何雪萍和她的姐妹淘分別穿上不同顏色的禮服,登台走秀,獻出她們「人生的第一次」。

登台走秀對身材曼妙的人來說,也許不算什麼,但對何雪萍、郭秀珠、王寶琴、王麗芬和陳淑勤卻是個大挑戰。

在挺過癌細胞的無情攻擊後,這群罹患乳癌的婆婆媽媽決定挺「胸」而出,走上伸展台,以充滿自信且驕傲的姿態鼓勵所有女性朋友,「只要勇敢面對,乳癌其實並不可怕。」
【左圖:本校蒙古學生以蒙古傳統舞蹈為活動熱鬧開場】
【下圖:5位乳癌癌友自信走秀(右圖),激勵民眾勇趕面對乳癌】

「守護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2014年乳癌防治活動,由臺北醫學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主辦,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社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會協辦,以及GoHiking力寳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贊助。現場除了4癌篩檢及表演活動,還有闖關抽獎活動,讓民眾大聲喊出生命中最愛女人的名字、體驗鋼鐵奶爸奶媽、乳癌問答等,吸引逾800位民眾參加。

何雪萍說,大多數女性朋友從醫護人員口中得自己罹患乳癌時,腦筋幾乎一片空白,等回過神後,第一個念頭就是「怎可能是我?!」接下來通常會一再質疑檢驗的正確性,「不可能,一定是弄錯了。」要求再檢查一次。等到再三確診後,才勉強接受事實,並試著接受各種治療。她表示,乳癌病友剛開始常覺得自己沒有未來,對自己也沒信心,今天她們就以過來人身分從旁協助,建議剛罹癌的姐姐妹妹們如何從調整飲食、運動等日常作息著手,重新找回健康。【圖:臺北市國際排舞協會現場表演「百人跳排舞」演出後合影】

她以自己為例指出,11年前醫師宣佈她罹患第2期乳癌的那剎那,她也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殘酷事實,和陪在一旁的老公哭得很傷心。所幸她很快就收拾好情緒,並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才成功戰勝癌細胞,如今過得快快樂樂,和一般人沒有兩樣。【右圖: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治療師帶領百合溫馨聯誼會病友們表演健康護胸操】【下左圖:本校甘比亞學生以鼓聲帶領民眾喊出「Breast Cancer out」的口號】

北醫附醫癌症研究病房主任謝瑞坤表示,近年來乳癌治療已有長足進展,只要積極治療,預後通常很好。以前乳癌病患打完化療藥物後,常連續吐個幾天,相當不舒服,嚇得不敢繼續接受治療。如今,藥物研發進展神速,衛生福利部健保署也開始給付全世界最頂級的止吐藥,副作用明顯減輕,不少患者治療當天即可回去上班。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發生高峰在45歲到69歲之間,每年約有9,600位婦女罹患乳癌,相當於每天有26位婦女被診斷罹患這種惡性腫瘤。

早期發現的乳癌病患,外科手術即可恢復,但乳房向來是女人的重要象徵,面對乳房切除的重大抉擇,她們大半會提出幾個問題:「手術是否會把乳房都切掉、有沒有機會保留乳房、開完刀會不會大小奶及乳房會不會嚴重變形」等。洪進昇指出,乳房切除手術可以採用整型式的乳房保留手術、最新的內視鏡微創手術,已經不限於傳統的切除或全切除手術。微創內視鏡乳房全切除手術,只需在腋下及乳頭附近各切一個5~7公分、3~5公分的小傷口,切除乳腺等組織,再植入果凍矽膠整形。【圖:醫療人員教導民眾乳房自我檢測】

國內術後重建的比例明顯升高,人數增加將近一倍,年齡層從20歲到50歲都有。洪進昇指出,越來越多患者可以正面思考去面對乳癌,「既然得了乳癌,若要進行手術,就盡量選擇傷害小一點的手術方式。」一輩子從事癌症醫療,謝瑞坤提醒所有婦女,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對付乳癌的最佳策略。他強調,只要提前在1期、甚至0期發現,乳癌的治療成效相當好,那時期的癌症並非絕症,只不過是另一種普通的慢性病罷了。(文/公共事務處‧秘書處)【下圖:貴賓上台宣誓,力抗乳癌,守護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