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引進「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簡稱SBRT),俗稱導航式光子刀,已經超過5年,一年約有50名患者自費接受此類型放射治療。此療法於2015年2月起納入健保給付項目,通過給付的範圍為「原發性早期肺部及肝膽單一病灶惡性腫瘤」病患,但在治療前須送件審查。
SBRT治療方式為透過呼吸調控及影像導航,以少次高劑量X光擊殺局部腫瘤,針對體積較小的腫瘤以高於傳統3~15倍的分次劑量,每1至3天照射1次,於6次內完成治療。北醫附醫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郭嘉駿指出,SBRT以較少的治療次數,給予腫瘤更有效精準的破壞,提高療效及縮短治療療程,適合配合其他藥物及標靶治療,運用於多種惡性腫瘤治療,且經統計研究高能量治療並未較傳統治療增加病患身體負擔。【右圖:SBRT儀器操作示意圖。使用BodyFix固定病人位置,並限制呼吸幅度】
相較於一般放射線治療療程,SBRT是屬於「少次高劑量,高精準度療程」,這種非侵入性的「無血手術」已被證明是開刀手術或傳統放射線治療的有效替代療法,在健保通過特定項目給付後,能減輕民眾自費醫療的負擔。欲了解更多詳細細節可至北醫附醫放射腫科門診諮詢。(文/北醫附醫)【左圖:SBRT儀器操作影像圖,劑量集中在患部中心,以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