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蘭迪.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年初應中央研究院邀請訪臺,在本校講座教授王寬院士的力邀下,於3月26日至北醫大進行短暫的學術交流。本校於2012年、2010年曾分別邀請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哈爾德‧楚爾‧豪森教授(Prof. Harald zur Hausen DSc., M.D.)蒞校演講,及授贈另一位得主法絲華‧巴赫‧西諾希博士(Prof. 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榮譽博士學位。
▓邀請國際知名大師進行學術交流
謝克曼博士以細胞膜傳導的研究聞名,現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細胞生物學家。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主編,2002年獲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Albert Lasker Award for Basic Medical Research),1992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此次蒞校的短暫的經驗分享,不僅讓北醫大師生親睹大師風采,席間簡短的一席話,更讓人有茅塞頓開之感。【右圖:閻雲校長致贈紀念品予謝克曼博士(右)】
此外,唐獎第1屆生技醫藥獎得主本庶佑教授(Tasuku Honjo)2014年蒞校分享癌症免疫治療的研究成果;而曾任美國希望之城醫學中心(City of Hope)院長兼執行長的梅傑斯(Dr. James S. Miser),也是世界級的兒童腫瘤專家,於2013年在北醫大分享「Fundraising for TMU」座談,讓一校三院同仁有機會標竿學習國際募款作業。本校2010年就邀請到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耶魯大學醫學院臨床外科教授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蒞校,與國內知名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黃達夫院長,及門諾會醫院黃勝雄總執行長,對談「21世紀的醫療倫理」。北醫大竭盡所能的邀請國際上醫療界的頂尖學者蒞校,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與學術成果,藉此拓展我們的國際視野,與世界零時差。【上圖: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豪森教授(右圖)與西諾希博士(左圖),在北醫大演講實況】
除了定期邀請國際頂尖學者交流,本校更聘請了十餘位院士擔任要職、講座教授或計畫主持人,如:王惠鈞、王寬、吳成文(曾任董事長)、張文昌(董事長)、莊德茂、彭汪嘉康(臺北癌症醫院院長)、曾志朗、黃進興、葉篤行、劉昉(副校長)、鄭永齊、鍾正明、羅浩、龔行健院士等,透過他們在學術研究上的領航,帶動北醫大在教學與研究的潛能,與國際學術無縫接軌。【圖:本庶佑教授(左圖)及努蘭教授(右圖右2)在北醫大演講及對談實況】
▓紀錄本校醫療奉獻獎得主行醫的身影
在積極促進國際學術大師交流外,校內課程同時安排同學為北醫大的醫療奉獻獎得主群拍攝記錄片,本校創立至今已誕生21位(含兩團體)醫療奉獻獎得主。
自96年度開始拍攝原鄉地區的秋賢民醫師(第11屆得主)與姜仁智醫師(第15屆),系列影片剪輯完成後,公開於新生入學、拇山人文講座等重要場合播放。【圖:同學與姜仁智醫師(前排右4)合影】
自96學年度第2學期起,將本項活動融入通識課程的教授中,開設了「紀錄片攝錄企編實務、紀錄片攝錄製拍實務及紀錄片攝錄後製實務」等課程,以行動導向課程模式,實地至馬祖拍攝醫療奉獻獎獲獎校友採訪紀錄片,實際體驗得獎者工作與生活。如97年拍攝離島地區的楊綏生醫師(第1屆)與劉增應醫師(第6屆得主),98年度紀錄了榮獲團體獎的「臺灣路竹會」劉啟群醫師(第16屆)與長期於彰基奉獻的陳博憲醫師(第17屆),99年度採訪雲嘉地區的蔡孟宏醫師(第16屆),以及100年三度進入南投深山拍攝的楊茂銀醫師(第20屆)紀錄片。【圖:實地至偏鄉採訪校友拍攝成紀錄片,又是一種深刻的人文體驗】
102學年度因課程異動,改以招募各學系對拍攝紀錄片有興趣的同學,共同參與紀錄片製作。102年遠赴金門醫院訪林仁鑫醫師(第21屆),以及花蓮門諾醫院的黃勝雄醫師(第22屆);至此已完成共9集及10位醫療奉獻獎獲獎校友的採訪紀錄片製作。【下圖:2012年3月16日楊茂銀醫師(前排左5)影片首映發表會,與會貴賓合影】
本校以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補助,舉辦醫學人文典範系列媒體製作課程活動,藉由學生近身採訪北醫大歷屆獲頒「醫療奉獻獎」校友,跟隨其行醫足跡,探索得獎者的生活哲學與服務理念,用以內化為學生之正向價值觀。希望藉由紀錄這些在社會角落裡默默奉獻的醫療專業人員,為本校師生們樹立醫學人文典範的楷模;同時藉此傳達真正的醫者,是懂得關懷人的,將他們的無私奉獻與愛透過影片呈現,並在北醫大代代傳承下去。
▓傑出校友榮耀北醫大
本校為鼓勵並表揚具有優異成就或特殊貢獻並彰顯本校辦學精神的校友,以作為校友及在校同學的楷模,自92年度特訂定「傑出校友遴選辦法」,凡本校校友於公共服務類(行政、服務、醫療)、學術成就類(教學研究、科技創新)及企業經營類(企業經營、捐資興學)領域有傑出貢獻,均可被舉薦為傑出校友。【圖:傑出校友是北醫大今日的驕傲】
自92學年度第1屆趙宇天(本校現任董事),93學年度張文昌(董事長)及李祖德(董事),黃勝雄、蔡芳洋、陳時中(董事)、湯銘哲、李良雄(總顧問)、林元清(前董事)、劉啟群、蔡錦華、阮仲洲、黃燕瓊、邱政夫、王正儀、黃嘯谷、林奏延、康義勝、黃健榮、林山陽、童瑞年、李伯璋、張定宗、林智暉,到103學度甫當選的杜鴻運、杜元坤、章修綱校友等,無一不是醫藥界、政界及相關領域的佼佼者,他們或致力開創事業、學術研究,或默默在偏鄉奉獻,在事業有成的人生精華階段,甚至回校擔任董事長、董事等相關職務,出錢、出力地回饋母校。【圖:傑出校友與母校共同攜手孕育莘莘學子】
▓向無語良師們獻上最敬禮
每年春天,大體老師都透過自己的軀體為無數醫學生開啟習醫之路,奉獻自己,讓這些年輕學子有朝一日走上手術檯時,能精準無誤地劃下每一刀,解除病患苦痛。北醫大近十多年來,每年3月底,都會選定一天,舉辦隆重的「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邀請大體老師的家屬與校內師生,或以馨香祝禱,或以追思禮拜,追思捨身成就大愛的無語良師,這同時也是一堂別具意義的醫學人文課程。
每學期大體老師啟用前舉辦的追思紀念會,會先安排學生訪談大體老師的家屬,除讓學生能體會自己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更進一步地體悟生命的意義與大體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撫慰家屬不捨的心情。家屬們在座談後,相信學生因為捐贈者的奉獻,在學習上有所收穫,並奉獻於社會,再次肯定了捐贈者的決定。【圖:醫學生在追思紀念會上向無語良師的家屬致上最敬禮】
本校形態學大樓前的無語良師紀念園區,於2010年樹立了「無語良師碑」,供校內師生得以追思感念無語良師,對作育英才的貢獻。劉建成設計師以酒紅色為底色代表高貴典雅;兩片鋼板垂直交叉呈現四面八方,代表來自各地的捐贈者;中間鏤空的人形,代表形體已經捐出;鏤空人形中央有一顆圓形的發亮球體,代表捐贈者的心;整體意念強調身體雖空,但是奉獻的愛心將綻放光芒。【圖:無語良師碑】
北醫大,醫者的原鄉,北醫人,因良師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