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孩子的書屋~北醫大2015暑期公益服務計畫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繼2014年與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共同舉辦慈善義賣活動之後,今年合作計劃以臺東地區「孩子的書屋」為暑期公益的服務對象。北醫大行前根據書屋幹部老師提出的需求,規劃7月27日至31日的課程內容,包括人際互動、兩性成長、衛生保健與營養,並為書屋學童進行基礎身心評估。

在2015年暑期公益服務計畫決定為「孩子的書屋」後,公共事務處即展現其驚人的統籌及執行效率,連結本校學生輔導中心,北醫附設醫院精神科、社工室,萬芳醫院護理部、營養室、藥劑部以及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與小兒科等單位,出動逾20人至偏鄉服務,期望以北醫大醫療團隊的專業醫療與知識,提供當地弱勢孩童協助。【左圖:2014年北醫大在校內舉辦慈善義賣活動募得近160萬,由張文昌董事長(左)代表捐助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臺東由於長期資源匱乏,青壯年必須離鄉赴西部都會工作。在都會生下孩子,又不得不送返老家隔代教養,許多孩子在這樣的結構下,被家庭、學校所忽略。1999年起,陳俊朗重返臺東故鄉的開始陪伴部分的孩子,並逐漸聚集了信念相同的夥伴,在臺東成立「孩子的書屋」,展開陪讀工作,目前已有8個書屋分布在各部落裡,北醫大團隊此行就拜訪了國高中書屋、知本書屋、南王書屋3書屋。【右圖:「孩子的書屋」像部落孩子的第二個「家與學校」,是個溫暖的避風港】

起初,書屋的孩子們在北醫大這些「新」老師的面前,有些害羞彆扭,團隊為了與孩子「破冰」,絞盡腦汁想遊戲與孩子互動,不多久,孩子們紛紛拉著大夥的手撒嬌、玩遊戲。在每天課程活動結束後,北醫大團隊便與書屋幹部老師們開會,交流一整天課程的觀察所得,而書屋的老師們也會詢問團隊的專業意見,並尋求解決方法。【上圖:團隊成員絞盡腦汁想遊戲來與孩子互動(左圖),北醫大團隊與書屋老師們交流整天課程的觀察(右圖)】

被孩子暱稱潘叔、阿潘老師的王計潘,一開始就提出「食」的問題,他深知進入孩子口中的食物攸關著成長與健康,但書屋的幹部及老師不具備相關知識,不知如何烹調、分配才能發揮最高的營養價值,老師們只能仰賴上網搜尋資料,但網路資訊未經組織篩選,甚至有不實資訊,阿潘老師坦言:「我們有很多常識缺口,很需要北醫大團隊的專業建議與協助。」【左圖:食物攸關著成長與健康,書屋老師很需要相關的知識與專業建議】

不僅食物營養資訊欠缺,書屋的老師及孩子們也急需用藥知識,「孩子的書屋」渴求一本簡明扼要的《健康手冊》,在遇到狀況時,可以讓老師們立刻翻閱並依指示對症下藥。公共事務處蘇維文處長在現場表示,「透過北醫大體系的專業提供處置流程及用藥建議,老師日後遇有孩子受傷或小病痛可即時妥善處置,而初期的健康手冊也許先調查書屋孩子們最常見的狀況,列出10個問與答,之後再慢慢增加問題。」【右圖:陳秋蓉老師(右)代表孩子的書屋致贈紀念品,由北醫大蘇維文處長(左)代表接受,中為王計潘老師】

阿潘老師樂見其成,認為如果《健康手冊》做得好,不僅書屋的孩子們受惠,未來甚至可以提供其他偏鄉弱勢地區使用。雖然書屋老師及幹部們給孩子滿滿的愛,但光有愛還不夠,鄭惠芳老師憂心的說,當地教育及醫療資源長期不足,更遑論心理師的需求,書屋期盼北醫大能在心理諮商等領域提供協助,讓孩子們能身心健康的成長。【圖:北醫大團隊成員幫孩子們做色盲檢測(左圖)及教導正確的刷牙方式(右圖)】

北醫附醫社工室主任陳佳君在知道書屋老師們的苦惱後表示,北醫大的三家附屬醫院皆有心理諮商的相關人力,但實際執行的方式需要再討論,也許先以視訊為主,由每天接觸、觀察孩子的老師們與三院的心理師交流討論孩子的狀況,一起腦力激盪,找出方法讓孩子可以活得更健康快樂。(文/公共事務處‧秘書處)【上圖&下圖:北醫大團隊以各種活潑有趣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熱情參與活動、踴躍回答問題】

分類: 前期, 前期:特別報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