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腦瘤並不可怕~北醫大臺北癌症中心呼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10歲大的劉厚理,2015年3月在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被檢查出罹患松果體惡性生殖細胞瘤後,提早結束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打起精神和癌細胞搏鬥。他表示「要學習國父孫中山先生不屈不撓的精神,勇敢接受10次化學治療,打敗癌細胞。」

北醫大臺北癌症中心兒童腦瘤團隊主治醫師劉彥麟指出,厚理必須接受手術後放射線治療及多達10次的化療,整個療程長達1年,雖然漫長且辛苦,腫瘤惡性度中等,預後相當不錯,他有信心協助厚理打贏這場戰爭。

在劉媽媽眼中,厚理是個貼心的孩子,平日不吵不鬧,今年農曆春節前後卻不時抱怨前額會痛,「就像是鐵錘在敲」,有時甚至痛到睡不著覺,一夜失眠到天亮。除了惱人的頭痛,他還常嘔吐,情況嚴重時,吃了吐,不吃也吐,原本瘦小的身材更顯消瘦,看得媽媽心疼不已。【右圖:厚理出席記者會一同呼籲勇敢面對疾病並及早治療,手中是他在病房完成的母親節禮物】

不捨之餘,劉媽媽陪他在附近醫院就醫,起初曾診斷為腸胃炎,打了點滴拿了藥後,就回家休息,但症狀並沒有改善,其後於他院做了電腦斷層掃,才確診罹患了松果體部位腦瘤及阻塞性水腦症,3月17日轉診到北醫大臺北癌症中心,接受由黃棣棟教授主持的兒童腦瘤團隊治療,接受兩次開顱手術並順利切除了大部分腫瘤,最後病理診斷為混合型惡性生殖細胞瘤,臨床分類屬中等惡性度。

黃棣棟教授表示,臺灣的松果體生殖細胞瘤佔兒童松果體腫瘤的80%以上,但是松果體腫瘤只佔兒童腦瘤8~9%,個案不多,目前診斷年齡從1歲到18歲都有,平均發病年齡約為12歲。【左圖:黃棣棟教授指出松果體腫瘤只佔兒童腦瘤8~9%】

由於病灶深埋在腦幹後上方,與重要的深部靜脈為鄰,位置刁鑽,外科手術難度及危險性都很高,厚理先後接受兩次手術,切除大部分腫瘤組織,並接受後續的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

看他身子瘦弱,今年6月第一次化療時,劉彥麟主動幫他打了7折,只注射7成劑量的化療藥物。到了7月的第二次化療,才調回正常劑量。「我只怕癢,不怕痛。」接連接受兩次化療後,厚理驕傲地告訴醫師叔叔和護士阿姨,他完全不把痛放在眼裡,要他們放心大膽地治療,該注射的就注射,不用想太多。【右圖:劉彥麟醫師表示松果體生殖細胞瘤至今成因不明】

「他就是這麼貼心而勇敢。」劉媽媽表示,厚理從小就會幫忙做家事,更把自己的房間打理得乾乾淨淨,在學校還主動當英文小老師,拯救同學的「菜英文」。結束第一次化療回家後,厚理變得更有同理心,常關心家人的健康,每天傍晚時分,就半開玩笑地對她說:「這位屁股大大的歐巴桑,我們一起去散步吧!」她聽得既有氣又好笑。

每次接受化學治療,爸媽都一大早和他從新竹關西的家開車北上,全程陪同,而厚理也早已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當醫護人員在他的左前胸扎針,接上化療用的人工血管時,他也從不喊痛。劉媽媽說,化療大概要花1年左右時間,只要能順利痊癒,再苦再累都值得。【左圖:厚理在記者會現場表演「小蘋果」舞蹈,自信又有活力】

劉彥麟醫師表示,松果體生殖細胞瘤至今成因不明,最近有研究報告指出可能是KIT或RAS等基因突變引起,只要透過外科手術將腫瘤儘量切除,再施以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通常有7到8 成機率可治癒。但如果因為害怕或誤信偏方而放著不管,腫瘤就可能持續變大而使腦壓升高,或壓迫到腦幹,進而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積極面對,勇敢接受標準治療才行。(文/公共事務處‧秘書處)【圖:左起臺北癌症中心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劉彥麟、兒童腫瘤團隊召集人梅傑斯教授、劉厚理及厚理媽媽、兒童腦瘤團隊召集人黃棣棟教授】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