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於2015年12月24日舉行「第12屆國家新創獎」頒獎典禮,共有56項臨床、企業項目榮獲國家新創獎。臺北醫學大學楊維中教授及雙和醫院巫承融醫師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分別獲得學研新創獎及臨床新創獎,萬芳醫院張得一醫師跨領域團隊參與研究亦獲殊榮。北醫大自2008年第6屆起迄今,已連續7年皆有團隊或個人獲獎。
▓楊維中主任/教授團隊「子宮內膜異位症體外診斷試劑開發與應用」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組織因不明原因附著於子宮腔外的位置,所造成的病症,可導致經痛、胚胎著床不易或流產,被認為是造成婦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好發於育齡婦女,全球盛行率約2~10%。不少婦女飽受經痛之苦,去做婦科內診都躊踖再三,更何況在醫師懷疑有子宮內膜異位時,須進行侵入式腹腔鏡手術檢查,更加打退堂鼓。醫界很希望能有低侵入的抽血檢查來檢測子宮內膜異位。【右圖:子宮內膜異位症檢驗測試96孔微盤,僅需少量血清檢體即可判斷】
臺北醫學大學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楊維中主任團隊與附設醫院生殖醫學研究中心共同合作,找到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程發展高度相關的血清生物標記,由於敏感度高,可用於偵測早期子宮內膜異位症並可追蹤治療後是否復發情形。楊維中主任表示,此生物標記正進一步發展成為體外檢測試劑,未來僅需抽血即可檢查,將可提高婦女受檢意願,患病婦女更可及時接受治療,避免不孕情形發生。
新創獎評審團認為,目前市面上無此類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試劑,且全球女性生殖醫學或社會需求尚未被滿足情形下,應具有市場機會,若能發展成快篩試劑,將可造福許多婦女。預料在國內健檢市場裡,此一檢測可以讓很多婦女及早得知病灶,是健檢一大利器。【下圖:楊維中主任(右4)研究團隊於受獎時合影(財團法人國家生暨醫療產業策進會提供)】
▓雙和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團隊研究「智能內視鏡系統及遠距行動醫療平臺」
雙和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巫承融、李飛鵬、黃亦為、楊秉祥、林泓杰、毛冠喬、趙品植、林耀祥、張為捷等9位醫師,組成團隊共同合力研究「智能內視鏡系統及遠距行動醫療平臺」,透過智慧型手機與傳統內視鏡結合,將內視鏡變小,把醫院檢查儀器帶入醫療資料缺乏的地區,日前也遠赴聖多美及馬紹爾群島,為當地小朋友義診,榮獲第12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肯定。
雙和醫院李飛鵬院長強調,創新是為了提供更便捷且優質的醫療服務,唯有透過團隊的合作,才能將其創新的構想,透過持續不間斷的研究,努力實現,以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醫療品質及環境。(文/雙和醫院)【下圖:雙和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巫承融醫師團隊受獎合影(財團法人國家生暨醫療產業策進會提供)】
▓萬芳醫院張得一醫師跨團隊獲得肯定
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張得一醫師,與臺大醫院外科部陳益祥教授、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中心及台大資工所張瑞峰教授等組成跨領域團隊合力研究「靛青綠螢光手術區域即時目視導引系統」,期待改善現行的螢光顯影技術、方便外科醫師手術時的判斷與動作連續性,提高複雜手術的精準度,造福更多病人。
張得一醫師為慈濟大學醫學系學士、臺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現為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曾任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總醫師,於2012年獲得杜聰明博士獎學金優秀論文獎,今因前述跨領域團隊的研究,榮獲第12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應用創新組肯定。(文/萬芳醫院)【圖:張得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