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雲校長與張錯講座教授深度對談「一所醫學大學對人文藝術的期許」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人文與藝術講座」,於2017年6月9日特別邀請了閻雲校長與人文藝術中心主任張錯教授在杏春樓禮堂進行對談,與在場師生分享「一所醫學大學對人文藝術的期許」。

閻雲校長是位享譽國際的醫學專家,也是本校邁向頂尖學府的領導者;張錯教授以詩人與學者聞名,又精於藝術收藏與鑑賞。

兩位講者一位懷抱醫者仁心,一位獨具詩人慧眼,除了共同雅好文藝,更對人文價值與教育抱著相近的理念,在一所講求科學技術專業的醫學大學中創辦「人文與藝術講座」,乃至建構了「人文藝術中心」,堪稱國內的創舉。
【圖:閻雲校長(左)與張錯講座教授(右)兩人創辦「人文與藝術講座」】

在主持人鄭穎老師巧妙地穿針引線下,閻校長談到,從1982年自北醫畢業,之後赴美深造,由基礎病理學乃至參與臨床,面對當時尚在起步的骨髓移植及腫瘤治療技術,便期許自己「要將研究的成果帶到臨床運用,將臨床的問題帶回研究場域,成為具有研究能力的醫師」。這一路走來所秉持的信念,正如他的著作《雲淡風清》一樣,並非刻意為了什麼而做,而只是隨著心之所繫,探索究竟,並尋找適當發揮的環境,盡量把事情做好而已。【圖:閻雲校長(左圖)回應同學提問】

2011年時他答應回臺灣擔任北醫大校長,「只因為這是我的母校」,閻校長談到,北醫從早年克難的環境中艱辛前進,仍不斷培育出傑出的醫事人才,因此,即便要滿足來自全校學生、教職員以及醫院的病患與同仁們各方的期待,這個極大的挑戰,他依然懷抱著一種修行的意志,努力打造「給大家更好的環境,有最多的機會,並勇於表達自己」。

他表示,「來到北醫服務,成為校長,遠在我預想之外,而既然要為大家服務,就要問大家想要什麼。我沒有理由把自己的夢想加在大家身上,而是集思廣益之後,努力搭建起大家的夢想,讓大家的夢想能夠實現。」一席話甫出,禮堂內就響起熱烈的掌聲。

張錯教授表示,他從閻校長身上看到如同「菩薩道」般的宗教情懷。醫學是生命科學,而「生命不是永久的,如何面對生命?生命的價值何在?怎樣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在追問這些終極意義的時候,瞭解人的有限與無能為力,進而學著接受那「高貴的挫敗」,則是人文與藝術涵養能帶給我們的智慧。【右圖:張錯教授回應校長提問】

兩人隨即以人工智慧(AI)的發展繼續討論,「醫者對的是病人,既要對『病』,也要對『人』」,閻校長強調,恐懼是人類進步的動力,而知識則是勇氣的延長,AI的發展能夠逐步分擔甚至取代人的工作,「但AI終究不是人,AI永遠贏不了人的,正是那顆人文關懷的心」。兩人深湛的學養、廣闊的視野,孕生出北醫對人文藝術、專業與生命教育的獨道見解及願景,讓北醫大通識教育中心「人文與藝術講座」日後的發展,更令人拭目以待。(文/通識教育中心)【下圖:兩位講者與會後留下的聽眾合影】

分類: 前期, 前期:特別報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