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體育課程自學機制,培養學生規律運動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體育課程自主學習機制」自98年度開辦,已成為本校體育課程的特色之一,開放給已修習4門體育課程且學期成績兩門達90分以上的大三同學申請;自學運動時間必須達每週至少2次,每週3小時以上,希望透過自主紀錄養成學生終身運動的習慣。

自主學習課程內容包含:學期初的體適能前測,及學期間自行安排運動項目來取代傳統的體育課程,參加體育事務處於每學期辦理2門「運動知能講座」,再於學期末完成體適能後測,以評估體適能自學的成效。選擇體育自學的同學除可享受彈性自主運動時間(空間),每週還可在健身中心及游泳池開放時段免費使用兩次。

學期初的體適能前測與後測,主要是先行瞭解自身體適能情形,自行檢測項目包括:身高、體重、BMI、腰圍、臀圍等基本的「身體組成」,以1鐘屈膝仰臥起坐來瞭解「肌力與肌耐力」,藉由坐姿體前彎測量「柔軟度」,再透過女生800公尺及男生1600公尺跑步來得知「心肺耐力」;學期末再與後測成果進行比較。【左圖:體育課程自主學習的同學每週可免費使用健身中心與游泳池各兩次】

學期間,同學自己安排運動項目取代傳統的體育課程,並於運動後詳實紀錄,如:主運動內容、心跳數、運動持續時間、運動感覺與反應等。每學期辦理的「運動知能講座」,由體育處邀請專家學者演講,如核心肌群訓練及評估方式、肌內效貼紮、終身受用的運動觀、滾筒舒壓按摩等多元講座,讓同學能吸收更多運動相關的常識及知識,並自行決定觀察某一運動主題,於期中繳交觀察心得。【上圖:體育處舉辦「終身受用的運動觀」(左圖)及「核心肌群訓練」(右圖)講座課程】

根據105學年度第2學期47名學生學習成效發現,選擇自主學習課程同學的每週平均運動時數:約3.4小時/每人,高於傳統體育課程時間每週的2時數,此外依據資料分析同學在坐姿體前彎、心肺適能、仰臥起坐等方面均有顯著進步。(文/體育事務處)【上圖:體育自學同學在坐姿體前彎(左圖)及仰臥起坐(右圖)方面的成績均有顯著的進步】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