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跨領域學院4月揭牌,與故宮攜手舉辦「醫學、人文、跨領域:北醫人到故宮」展覽

臺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於2018年4月17日正式揭牌,當天由人文藝術中心、通識教育中心帶領學生團隊共同策劃執行,跨領域學院、國立故宮博物院協辦的「醫學、人文、跨領域:北醫人到故宮」展覽,本校林建煌校長與故宮教育展資處徐孝德處長攜手揭幕,於杏春樓1樓跨領域學習空間中展出,展期至4月24日止。


【上圖:林建煌校長(左6)、李祖德董事(右4)、林從一董事、黃朝慶副校長(左3&2)、吳介信副校長(右3)、文化代理校長王淑音(左1)、張佳琪副院長(右1)、學生會謝俊宇會長及李威廷副議長(左4&5)等一同揭牌】

林建煌校長表示,打破學科疆界、跨域學習,是目前的高教趨勢,因此本校首創的跨領域學院,打造逾500坪的硬體空間,設計上同樣是打破藩籬,串接通識、專業與臨床教育,建構跨領域的學習環境,讓不同系所學生能在此進行合作,才能真正強化學生跨域能力,培養具廣度的生醫人才。

本校吳介信副校長兼跨領域學院院長指出,位於杏春樓1樓的跨領域學習中心,從入口「跨」字意象空間走進,不僅有「數位自學區」可學習程式設計,還有「科技體驗區」可體驗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及物聯網等,以及「溝通表達訓練區」提供溝通技巧演練能力,這些都是根據校內調查,顯示北醫學生在醫療專業外最想學習的新技能及關鍵能力。【圖:杏春樓1樓的跨領域學習中心入口(左圖)及數位自學區(右圖)】

「學校打造一個舞臺,讓學生可以做主角、當導演。」吳副校長說,除了多用途跨領域學習的空間,還有百坪以上的公用空間,開放讓學生學習交流,學生可以自由使用、不須預借,桌椅可以彈性移動,也可申請大型展演活動,舉辦成果展讓學習變得不一樣。跨領域學院地下1樓是「創新創意教育中心」,未來將提供「共用共享共學」的創客空間,包括各類型實務工作坊、實作場域、共同工作空間,讓學生新創團隊可以進駐,激盪創意、強化實作能力,培養具創新思維、勇於改變及堅持到底的創業家精神。【上圖:學生在公用空間內自主討論(左圖)及在B1創新創意教育中心製作原型產品(右圖)】

跨領域學院張佳琪副院長指出,跨領域學院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串聯、銜接各領域的專業知識、臨床技巧、實作能力等。舉例來說,臺灣面臨高齡問題,過去學生在學習物聯網等新科技的時候,可能不會想到高齡者的需求是什麼?但學生若能跨域學習合作,從高齡者生活層面出發,提供長者安居、暢行的生活,也許是改善台灣高齡老化問題的一帖良藥。因此,活動現場設置「老化科技體驗專區」,學生除了必須穿戴上「老化體驗」的服裝及道具外,還得嘗試玩時下最潮的任天堂Switch體感遊戲,得以真實體會老人在行動上及視覺上的不便外,藉此多了同理心,換位思考理解長者的需求。【左圖:透過VR(虛擬實境)訓練,長者不僅可鍛鍊手臂肌力、手指關節靈活度,還能預防失能與失智】

本次「醫學、人文、跨領域:北醫人到故宮」展,緣自1061學期通識教育中心開設的「北醫人到故宮:藝術實地學習」的課程成果,以故宮典藏文物為分項基礎,展區共分為玉器、青銅、書畫、展覽誌與互動體驗5區。透過通識教育中心連結各方資源,跨領域學院支援近期引入的雷雕機、3D列印機等設備,並提供學生創意自主學習空間與展演平臺。【左圖:林建煌校長(右2)與故宮徐孝德處長(左3)為本次展覽揭幕,後排左起為吳介信副校長、李祖德董事、林從一董事(右1)】【右圖:展區大門象徵北醫與故宮合作的雙魚尊,由學生繪圖並運用雷射雕刻技術製成】

由人文藝術中心召集教師與專家,協助修習本課程的同學,有醫學系的趙元、徐瑋嬬、陳紀縈、蘇游翔,及呼吸治療學系鄧如婷,藥學系許郁欣、鍾葦馨等7位學生組成策展團隊,基於該課程學習的知識及體驗,再運用國立故宮博物院分享的珍貴素材,共同發想、設計到製作,歷經一個半月的密集協作,將所學融會貫通,轉化為各式展品,經由策展同學的學習視野規劃,除傳達所學的知識外,也將同學在學習實踐中「跨」界的體驗與玩心,融入於展覽手法之中,成為北醫人跨域前行的濫觴及契機。(文/跨領域學院‧通識教育中心‧秘書處)【左圖:策展團隊師生,後排左3為人文藝術中心鄭穎主任】【下圖:各界嘉賓與校內長官於跨領域學院開幕當天大合影】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