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2018年8月30日正式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臺」,創新運用區塊鏈技術推出智鏈護照,全面提升轉診服務,建構並整合個人健康照護網絡;民眾可於24小時內取得完整病歷摘要、檢查影像等就醫及健檢資訊。
為響應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政策,北醫附醫8月將轉診中心全新升級,以單一窗口提供轉診及長照諮詢服務,並將區塊鏈技術全面導入轉診服務,與逾百家社區基層診所攜手合作,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臺,健保署李伯璋署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邱泰源理事長以及社區基層診所院長均應邀與會,共同見證智慧醫療的再次突破。平臺除能智慧授權給其他醫院及診所醫師瀏覽,機構間轉診無須返院申請病歷,大幅提升轉診精確性及便利性外,區塊鏈特有的儲存及加密優勢,也能確實保障個人隱私與病歷的安全。【左圖:李伯璋署長(左)與陳瑞杰院長,共同拚上區塊練智慧轉診的最後一塊拼圖】
北醫附醫陳瑞杰院長表示,過去臺灣醫療照護體制與病歷儲存,是採用集中式管理,若要強化醫院與診所的合作,病歷必需朝向分散式管理。目前政府力推的「健康存摺」即是讓資料跨越院所藩籬,但仍是採用集中式,整合各醫院診所上傳的健保申報資料,朝向以「病人為中心」來發揮效益;而區塊鏈技術可望使整體效益更為升級,串連民眾同意其於不同院所的就醫與健康紀錄,兼顧安全、隱私及系統間的互通性,達到「病歷共享、區域共照、醫病共好」的目標。
北醫附醫預防暨社區醫學部部長張詩鑫指出,目前每月平均逾500多人次轉診,轉診櫃檯有專人協助,透過綠色通道至門診就醫;另外,病患申請智鏈護照後,可透過行動載具的APP登入個人私鑰,取得個人在附醫的完整資訊,減少病歷調閱的時間,診所與醫院間的資訊更加透明化,進而提供更完善的雙向分級醫療照護及共同決策的能力。【右圖:左起莊敬診所王曜庭醫師、李伯璋署長與陳瑞杰院長、邱泰源理事長合影】
北醫附醫資訊室主任康嵐媖表示,智鏈護照的資料是依據就診日期排序,該院病患可查詢自己2013年起的就醫紀錄,包括完整病歷摘要、用藥資訊、影像等各項檢查,以及自費健檢。其餘如在院內的生理量測紀錄已自動上傳雲端,資訊完整是一大優勢;不僅醫院診所的電子醫療病歷(EMR),更結合穿戴式裝置及遠距健康居家護理等個人健康記錄(EHR),結合成為完整的個人健康記錄(PHR)。
智鏈護照不僅可運用於轉診服務,更能進一步跨產業運用,以保險理賠為例,以往病患先向醫院申請醫療證明,再至保險公司完成理賠作業,平均需要2至3個月。如果透過區塊鏈串連醫院、病患與保險公司三者,病患可直接授權分享就醫紀錄至保險公司,並進行自動化理賠作業,省去文件申請、檢核等往返作業,大幅縮短理賠流程。【左圖:北醫附醫8月30日正式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臺」,民眾可於24小時內取得完整病歷摘要等】
面對分級醫療以及長期照護的需求,健康醫療區塊鏈平臺的啟用可望大幅提高民眾轉診意願。唯有透過病歷安全、透明、分享,讓民眾更瞭解自己的健康問題,建立「大病看醫院,小病看診所」的分級醫療,才能將轉診制度落實,由病人、診所、醫院、政府,共同攜手來打造一個健康照護生活圈。(文/北醫附醫)【下圖:北醫附醫與逾百家社區基層診所攜手合作,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