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為發展六年制臨床藥學教育,同時激勵附屬醫院藥師成長,帶動臨床藥學體發展,自102學年度起推動「臨床藥師出國培訓計畫」,每年從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及雙和醫院各選送1位臨床藥師短期出國進修。當附屬醫院藥師服務滿兩年,可申請至藥學院的國際簽約盟校或醫院研修。
雙和醫院參與此計畫的韓捷如藥師表示,在大學時期,就時常耳聞美國臨床藥師優秀,且藥學環境先進,而臺灣也一直努力往此目標邁進。另外,非常榮幸能參與此計畫,實際體驗美國藥師扮演的角色。走訪後發現與過去所聞大致相同,但親身經歷後,才體悟原來藥師真能做相當多的事。
在這半年(2018年2月5日至7月31日)在芝加哥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UIC)見習的過程,韓藥師大部分時間在加護病房(ICU),或參與查房、主題討論以及一些會議,也花了時間在感染科及愛滋病(HIV)、肝炎門診(hepatitis clinic)。她發現從藥師的工作內容到資訊系統,美國與臺灣都有很大的落差;美國藥師們除了臨床外,也致力於研究,整個醫療團隊在治療病人時也採取較大膽的方式,跳脫指引的建議,用自己的想法或是參考案例報告。少了許多繁複的行政流程,使整個團隊專注於臨床服務。【右圖:雙和醫院韓捷如藥師(左2)與各國藥師在UIC的暑期課程中經驗分享】
韓藥師認為目前臺灣藥學環境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雖說美國的體制不全然適用於臺灣,但可為自己設立目標與前進的方向,而進步需要時間,也需要團隊一同努力。
另一位參與計畫的北醫附醫鄭詩穎藥師,於2018年2月5日至8月6日赴美進修,並將此次的研習主軸分為兩大部分:前4個月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 OSU)附屬的詹姆斯癌症中心(James Cancer Center)學習癌症病人臨床藥事照護,後2個月於芝加哥伊文斯頓北岸大學醫院(NorthShore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Evanston Hospital)學習藥物基因體學臨床應用。【左圖:OSU的加護病房】
鄭藥師分享,在James實習時,除了每日跟著臨床藥師查房、討論病人病情,也很幸運能參與關於免疫治療及生物相等性藥品之品質小組會議,充分了解藥師是如何制訂相關院內指引及使用政策。由於James是少數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出資建立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癌症臨床試驗中心,臨床試驗病人的監測與照護是發展的重點之一。對於沒有臨床使用經驗的試驗用藥,該如何遵照協議以及衛教病人,或提供醫師用藥建議,都是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右圖:鄭詩穎藥師(右)與James骨髓移植與臨床試驗指導藥師合影】
另外,NorthShore是美國第一個成立藥物基因門診的醫療中心。在負責藥師的努力推廣下,使民眾和醫療人員清楚認識藥物基因檢測的價值,並完好的將檢測結果融入醫令系統,提供醫生另一個用藥的思維。鄭藥師表示,美國醫療發展一直走在臺灣前面,感謝學校及醫院讓她有機會實地看到臨床藥師在癌症治療及精準醫療下的角色。她相信此計畫對於我們剛起步的六年藥學教育及學生醫院實習,能提供更豐富紮實的內容。【下圖:鄭詩穎藥師(右4)與NorthShore分子醫學中心團隊合影】
萬芳醫院的莊雅婷藥師,於2018年2月27日至8月26日,分別在俄亥俄州立大學(OSU)見習2個月、於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UIC)見習3個月、以及於社區醫療中心(Community Regional Medical Center)見習3週,在加護病房、感染科、藥物諮詢處、急診室、門診治療、內科等單位見習美國藥師照護服務及教學。
莊藥師表示,美國建置了良好、方便溝通的醫令系統,例如建立很多病歷記錄(SOAP)的模板,並有許多快捷鍵可以方便藥師紀錄,他們非常注重資訊科技,讓科技和人力相輔相成,不僅節省許多時間和額外耗費的人力,更加拓展了藥師的發展性。【左圖:莊雅婷藥師(右)與藥師Dr. Chan在UIC的門診合影】
在教育方面,莊雅婷這次觀察到美國是如何用引導式思考,來幫助學生從書本走向臨床,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導師不斷地給予刺激,讓學生開始思考,並帶著學生一起跳脫框架去思考,知道方針,卻不役於方針,因為很多時候,藥師面臨到的問題,是沒有明確答案的,這時候可以倚靠的是邏輯思考,而這是可以訓練的
此外,在美國藥學課程很早就開始讓藥學生進到社區裡和病人互動,也很早讓學生開始幫助學弟妹,或是其他系學生上課,她參與了其中一個活動,是藥學生當助教,教醫學生非處方藥課程,這使美國的藥學生在進入醫院實習前,就具備一定程度與人溝通的經驗,不畏懼於「教學」,且懂得如何與其他職類的醫療人員做溝通,很值得臺灣藥學教育參考的地方。(文/藥學院)【右圖:美國藥師(右1)帶藥學生去老人中心進行用藥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