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雙和校區,座落於雙和醫院旁,預定於2021年落成。北醫雙和大學城將連結北醫體系一校七院,引進北醫體系教育、醫療及研究動能,建構教學研究及醫療生技大學城,讓醫療研究及產業發展在地扎根。
本次臺北醫學大學「打造北醫雙和大學城」系列活動,2019年第一場「正念飲食—找回您的幸福」健康養生講座,於11月23日在雙和醫院舉行,由李飛鵬副校長、謝明哲名譽教授、韓柏檉教授及吳映蓉博士等醫學、公衛及營養專家分享珍藏多年的獨家心得,讓現場百餘位民眾聽得欲罷不能。
李飛鵬副校長開宗明義指出,飲食是人生大事,也是幸福的源頭,我們人類是靠吃來維繫感情的,可見好好地吃是件很重要的事;然而,他看診時常聽病患抱怨,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不僅把自己及家人搞得緊張兮兮,健康狀況也沒因此而變得更好。他因此提醒民眾,不妨養成「正念飲食」的觀念,所有飲食都往好處想,只要把握入及出保持平衡的原則,身體自然會健健康康。【左圖:左起韓柏檉教授、李飛鵬副校長、謝明哲名譽教授、吳映蓉博士及主持人高文音】
國內營養學界權威、前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謝明哲則強調,所謂的健康,並不只是沒有生病或身體沒有異常而已,而是指身體、精神、智慧及社會等各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但現今大多數民眾對於很多會威脅到健康的潛在因素,不是視而不見,就是聽而不聞,比如壓力、運動不足、速食品氾濫、飲食營養不均衡、錯誤的飲食觀念及充滿壓力的人際關係等,長久處於這種不健康的環境下,不生病才怪。【上圖:左為李飛鵬副校長引言,右為謝明哲名譽教授演講情形】
這種不重視健康的現象,幾乎無時無地都在發生,有些始作俑者甚至是最親密的枕邊人,謝明哲因此整理出「讓老公早死的10大信條」,透過詼諧的文字,提醒大家別再重覆錯誤的飲食習慣。謝明哲說,不管是老公、老婆或任何一個人,一旦長期處在不健康的環境下,身體得不到淨化,免疫力自然會下降,既老得快,也死得早,百害而無一利。
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韓柏檉教授分享1990~2015年195個國家「膳食風險對健康的影響」統計資料,發現攝取不足的普遍有全穀類、蔬菜、堅果種子、奶類,攝取過量的則有鈉、紅肉、加工肉品、反式脂肪酸及含糖飲料,長期下來身體容易出現發炎反應。他解釋,身體持續性反覆發炎,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被認為是慢性疾病、癌症等大多數疾病的共同致病根源。從正確飲食下手,可以逐漸將發炎體質調整成抗發炎體質,身體自然好。
韓柏檉進一步以個人多年抗癌經驗,分享他獨創的抗癌餐盤,分為蔬菜水果和蔬菜蛋白、香草和香料、油脂榖類及動物蛋白等5大項。主要由蔬菜和豆類組成,可以用橄欖油、芥菜籽油、亞麻籽油、Omega-3奶油、香草和香料調製,多吃可防癌。【右圖:韓柏檉教授分享情形】
面對滿桌食物,該如何下筷?以「營養實踐家」自許的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建議先從蔬菜、菇類及藻類吃起,接下來依序為蛋白質類、全穀根莖類、水果類。至於該吃多少,她則提供「吳氏懶人計算法」讓民眾參考。
吳映蓉的懶人計算法,不算熱量,直接算份數。以水果及全穀根莖類為例,一天所需份數都是體重除以10,再乘0.5,以體重60公斤的人為例,每天要吃的水果及全穀根莖類都是3份,水果每份為2/3碗,全穀根莖類每份為一平碗。每天的蔬菜比水果多1份,每份為煮熟後的2/3碗,至於豆蛋肉魚類則是體重除以10為1份,魚肉和瘦肉每份約半個巴掌大,蛋1份為1顆。【左圖:營養學博士吳映蓉】
會後民眾不斷湧至臺前與各位講者簽書及合影,同時詢問討論生活中遇到的飲食問題,對講座中得到的觀念熱烈迴響、讚不絕口。也期待透過此次及未來一系列之講座及活動,更能讓民眾了解雙和大學城對醫療研究及產業發展扎根在地的理念。(文/公共事務處.秘書處)【下圖:講師群於Q&A時間回應民眾熱烈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