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普遍因缺乏運動而長期肌力不足,很容易就在頸椎、腰椎或膝關節等部位產生各種骨關節疾病。其治療雖然因部位或症狀的不同而有差別,不過治療的原則卻是一致的。當症狀未受控制時,特別是當疼痛顯著且持續時,所需的處置應當是「休息」及「盡早就醫」。
治療的方法有藥物、復健及使用護具等。此時從事運動往往會使症狀加劇。等到症狀改善時,則應加入運動治療,否則回到不運動的生活形態時,症狀往往很快就會再復發。骨關節疾病患者運動的目的,在藉由增進肌力來分擔骨關節的負擔,也可以使關節軟骨得到足夠的養分以及增加骨質密度;其效用及好處往往要遠大於健康食品。【左圖: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陳弘洲醫師】
運動的選擇應避免給予有症狀的關節過多負擔,例如膝關節退化時若從事跑步、爬山等運動,往往會加重膝蓋的疼痛;這時要選擇身體重量不用放上腳上的運動,如騎腳踏車或游泳來增加膝關節的力量。游泳及皮拉提斯等運動可以有效增加核心肌力,能分擔脊椎的負擔;其他只要是會喘、會累的運動,都能有效增進全身肌力,如快走就要比不容易喘累的散步來的有效率。【右圖:騎腳踏車或游泳可增加膝關節的力量】
需要切記的是,運動量需要循序漸進、慢慢增加,以免造成運動傷害,並且最好是找自己方便、有興趣或者是有伴的運動,才容易持之以恆;例如社區裡的太極拳或土風舞等社團就很適合民眾參加。保持強健的體力才能長久享有健康的人生。(文/陳弘洲,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