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帶給全世界前所未有的挑戰,至今超過185個國家及地區遭受其害。臺北醫學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聯手研究發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醫護人員與醫院工作者首當其衝,感染率遠高於一般民眾,研究論文已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
對於全球醫療體系來說,新冠肺炎臨床的嚴重性和傳播性一直是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當局急需了解與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校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高志文博士、義大利籍Dr. Mattia Sanna助理教授及國家衛生研究院温啟邦名譽研究員,分析1,688名中國感染醫護人員的症狀開始時間與區域空間分佈。【右圖:左起温啟邦名譽研究員、高志文博士及臺灣大學公衛學院蔡旻光博士生等作者合影】
研究發現,武漢未預警、無配套的封城與監禁極端措施,顯著增加武漢醫護人員的新冠肺炎感染與預後情況。武漢醫護人員染病後的嚴重度,遠高於中國其他省分。這項以1,688名染疫中國醫護為對象的研究,藉由中國疾病管制署發出的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暴發的流行病學特徵」為資料來源,以中國3個地區(武漢市、湖北省、中國其他地區)及其3個時間段(1/11~20、1/21~31、2/1~11)的演進,來比較染疫醫護的重症百分比,及中國境內20~59歲受感染者中,醫護人員的個案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s, CFR)。【左圖:新冠肺炎重症率時間段比較】
從結果來看,這些染疫醫護0.3%的病死率,顯著低於29,798名年齡介於20~59歲中國新冠肺炎患者的0.65%;重症醫護比例隨3個感染與症狀開始時段依序顯著下降,新冠肺炎重症率從19.7%降至14.4%至8.7%。
從地理分布來看,重症患者比例由疫情爆發處武漢,顯著向外遞減,武漢市醫護新冠肺炎重症率最高(17.3%),其次湖北省(10.2%)和中國境內(6.6%)。此外,2月1日之後,武漢市外149名染疫醫護只有4%的人處於重症,且無死亡發生。
國衛院温啟邦名譽研究員表示,由於新冠病毒突變等因素,並未在短時間發生造成新冠肺炎臨床症狀上的巨大差別,假設中國境內各主要城市醫療水平接近,比起其他省份,武漢市的個案病死率與醫療負擔雖然更高,但中國政府也緊急從中國各地派42,600位醫療人員到武漢協助,相較於武漢本地醫護,這些外省支援醫護沒有任何一位受到新冠肺炎感染,這表示疫情爆發初期的封城監禁,造成武漢市染疫醫護比例大幅升高,且罹患後重症率亦較高,與封城及疫情早期醫院隔離與發燒檢疫措施失當有關。【右圖:新冠肺炎三地區重症率比較】
針對這個結果,高志文博士進一步表示,這1,688名中國醫護相對於一般民眾有較低的病例致死率,可能是醫護相對於一般民眾有較好的醫療照護可近性,由此推斷在受到適當醫療照護,新冠感染的預後顯著改善。藉由這份研究,可以得知COVID-19嚴重程度從爆發中心向外逐漸減少,進而避免採取過度、昂貴的極端防疫措施,避免醫療體系失能。截至4月底,中國總計3,055醫療工作者受新冠肺炎感染,48位醫療工作者死亡,絕大多數皆來自於湖北省武漢市。(文/公共衛生學院)【左圖:COVID-19嚴重程度從爆發中心向外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