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近年陸續動工的精緻質子治療中心(2017年)、癌症大樓(2018年)、雙和醫院B基地(2019年)等重大工程,其中雙和B基地工程進度大幅超前,已於今年9月23日舉行上樑典禮外,而癌症大樓將於10月27日舉辦落成典禮,正好成為臺北醫學大學60週年校慶的最佳獻禮。
此外,北醫大特別與遠見天下文化出版集團合作出版兩本校慶專書:《滾動式創新轉型—北醫大如何卓越成長》、《競合力點亮醫療—北醫醫療體系的變革之路》,已於10月7日出版並舉辦新書發表會。前者詳實紀錄了60年來,北醫大如何轉型變革、如何持續創新成長,及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無限的故事;後者則是記錄北醫大醫療體系走出吳興街,並脫胎換骨的成長之路。【左圖:北醫大校院長官於雙和醫院B基地上樑典禮合影】【右圖:北醫大60週年校慶專書發表會在本校誠樸聽舉辦】
遙想1960年6月1日,胡水旺及徐千田兩位創辦人,偕同幾位臺灣醫界前輩,創辦了臺北醫學院,招收第1屆學生,當時只有3間鋁皮屋,和創校前輩們的熱情及崇高理想,期間經歷許多困難挑戰,及篳路藍縷的艱辛歲月,在歷經60年的發展後,臺北醫學大學如今在世界大學的排名屢創佳績,特別是最近公告的2021年THE世界大學排名,北醫名列全世界第303名,在國內排名第2。北醫大的蛻變與成長,可說有目共睹,也蘊藏著私立大學艱辛變革、轉型、成長的故事。【圖:歷經60年,北醫的鋁皮屋(左圖)已變成了巍峨大樓(右圖)】
1976年8月北醫的第一家附屬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開幕,當時僅有176床,員工不到百人,因為規模小,床數少,連續虧損了20幾年,但北醫不畏艱難,歷經40多年的努力,醫療體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虧轉盈,如今已擴展為六家附屬醫院的規模,其中涵蓋有醫學中心(萬芳醫院)、準醫學中心(雙和醫院)、區域醫院(北醫附醫),到地區醫院(新國民醫院),總床數有3,000床,員工8,500人,每年營運規模超過200億元。營運模式也非常多元,除包括大學本身擁有的北醫附醫外,也包含OT的萬芳醫院、BOT的雙和醫院、ROT的新國民醫院,以及院中院的臺北癌症中心及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兩岸合作辦醫的寧波李惠利東部醫院等6種模式,發展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圖:從第一家自營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左圖)到BOT的雙和醫院(右圖)等6種模式,北醫勇於創新嘗試不同的經營方式】
2020年9月17日北醫多了一位世界級科技業領袖的傑出校友,頒授最崇高的名譽博士學位予廣達集團林百里董事長,推崇他數十年來從開創IT產業到建構智慧生活等尖端領域的卓越成就。林董事長原準備要退休,因為AI時代的到來,他決定要再為臺灣打拼10年,要把臺灣的人工智慧做到世界頂尖。盼他未來能結合資通訊產業及醫學領域的優點,再創風華,引領臺灣在全球發光發熱。【左圖:9月起北醫多了一位世界級科技業領袖的傑出校友林百里(中)】
今年是北醫創校60週年,北醫的下一個60年,我們將以「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新型大學」作為新定位,從研究型大學轉變為創新型大學,期許全體教職員生秉持創新精神,在教學、研發、生技、醫療上,具有創新的思維,使北醫成為帶動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動力。美國最好的創新型大學是史丹佛大學,期待北醫的下一個60年,成為臺灣的史丹佛,並驅動臺灣的大學變革。【下圖:展望北醫大的下一個60年,成為臺灣最好的創新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