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抱著剛2個多月大的男嬰,心神不寧的走進診間。「醫生,我今天餵小朋友時,發現他眼睛好像怪怪的,感覺對不到焦,是不是鬥雞眼啊?」眼前這位活潑的男嬰,彷彿對一切新的人事物都甚感好奇,眼睛滴溜溜地轉著。
事實上,在2~3個月大的嬰兒偶爾可見間歇性斜視,程度大小不一,常發生於追視物體的時候,也很快就會回正,這是因為嬰兒在早期神經肌肉發展過程中,常有眼位不穩定的情形,只要沒有眼球震顫(nystagmus)或常出現手戳弄眼睛的情形(oculodigital phenomenon),家長通常不需太焦慮其視力發展情形,持續觀察即可。倘若接近6個月大時,眼位往鼻側偏斜狀況越加明顯,則可能需要請眼科醫師進一步評估,通常早發大角度的內斜視,未來弱視可能性較高,小朋友也可能因為缺乏立體視覺而導致精細動作發展不易。如有需要手術矯正,最佳時機為2足歲之前。【右圖:雙和醫院眼科馬尚德醫師】
倘若為6個月大到7歲之間所發生的內斜視,通常角度比6個月大前所發生的角度小,此時建議由眼科醫師確認,是否有屈光不正(高度遠視及雙眼不等視)或弱視的情形?若為屈光不正的情形,而視力發展正常者,建議先以眼鏡矯正,若仍無法完全矯治才建議手術矯正。若有弱視的情形,則優先考慮優眼之遮眼治療、長效型散瞳劑(低濃度Atropine)或雙眼配鏡來矯正弱視,否則手術矯治後,弱視眼斜視之再發機會比一般情形為高。【左圖:小兒內斜視的危險因子包含屈光不正、發展遲緩、早產及出生時低體重、有家族史或母親於孕期中有抽煙史等】
但亞洲的小朋友常常有內眥贅皮(epicanthal folds),就是俗稱的蒙古摺或眼頭,此時小朋友內側的眼白因此被遮蔽一大半,外觀看起來就像是眼睛往內偏斜,但實際上眼位正常,父母可以將小朋友的眼頭往鼻頭處輕輕撥開,內部眼白就會撥雲見日,即所謂的偽內斜視,通常長大後隨著鼻樑發育,外觀就會逐漸改善。視力的發育有其黃金期,若有相關問題請與眼科專科醫師商議,務必以患童視力為主要考量,切勿延誤治療的時機。(文/馬尚德,雙和醫院眼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