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109學年度(第7屆)特聘教授經過競爭激烈及審慎的遴選,2020年10月7日分別由口腔醫學院副院長鄧文炳教授、醫學院醫臨床醫學研究所簡銘賢教授、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夏詩閔教授獲聘,聘期自2020年8月1日起至2023年7月31日止,其中鄧文炳教授是二度獲此殊榮,當時為首屆特聘教授。(文/人力資源處)
【上圖:林建煌校長(左2)於2020年10月7日行政會議上頒授特聘教授聘書,左起夏詩閔特聘教授、校長、簡銘賢特聘教授、鄧文炳特聘教授】
■鄧文炳特聘教授:在神的恩典中,深深體會到生命有無限可能!
很高興能在109學年度第二次再度榮獲北醫大「特聘教授」,第一次是在103學年度,也是北醫大第1屆的特聘教授,這對我個人而言是無比的榮耀,而我剛剛也獲得東海大學第21屆傑出校友,感謝神,也感謝北醫長官們長年的栽培與校方的大力支持。我於1993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2000年到北醫大任教,並兼任口腔醫學院副院長、輔仁大學講座教授、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委員會董事。【右圖:鄧文炳特聘教授】
我的研究成果已成為一新的學理,引領研究方向:將幹細胞跨領域整合癌症研究與再生醫學。目前已發表了近百篇論文,最近10年內發表有10篇論文的年影響係數IF>10(Biomaterials),由這些論文也衍生出多件臺灣、中國、美國專利。研究成果深受國際相關領域的學者肯定,且特別受邀擔任《Biomaterials》(IF 10.273,ranking 1/32)的編輯委員,也是第一個建立並定義幹細胞為軟性的生醫材料。
另外,也開發出「富含血小板的血漿」(PRP)廣泛用於以整形外科、運動醫學、神經外科、心胸外科為首的各種領域障礙的治療上。只要7毫升的血量(傳統50ml),離心8分鐘(傳統1小時),這是一種me-better的創新概念,非常具有競爭力,小兵立大功,對我國產業價值或競爭力具有很大的貢獻及影響。最近以幹細胞的融合、重組、逆轉癌細胞機制成為精準醫療的主流,進而開發藥物。在 神的恩典中,深深體會到生命有無限可能。(文/鄧文炳,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左圖:林建煌校長(右)頒發聘書予鄧文炳特聘教授】
■簡銘賢特聘教授:是莫大的榮耀,對研究團隊也是鼓勵及肯定!
從我20幾年前進入北醫就讀研究所時,已故的父親當時常常跟我說,基礎醫學研究是孤獨又十分漫長的一條路,但從事醫學研究工作的這些年來卻讓我深深覺得,這條道路固然漫長但卻一點都不孤獨,因為在我研究的道路上一直都有著無私的老師前輩們給我支持與指導,以及一群可靠的研究團隊夥伴和我一起努力向前。今天非常榮幸獲得本校109年特聘教授之殊榮,對我而言是莫大的榮耀,對我們的研究團隊更是一大鼓勵及肯定。【左圖:簡銘賢特聘教授】
我的研究興趣是在探索當前癌症治療上的兩大難題:癌轉移及抗藥性的相關調控機制及找尋可能的治療標靶及藥物。在癌症抗藥性研究部分,我們發現蛋白醣endocan高度表現於帶有EGFR mutation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血液中,endocan可透由結合在EGFR胞外結構來促進EGFR進一步的活化且減緩EGFR受體降解,此研究我們發現endocan具潛力成為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在對EGFR TKI 治療後產生抗性之替代治療標靶,成果發表於2020年《癌學期刊》(Cancer Res. 2020; 80(16):3292-3304)。【右圖:林建煌校長(右)頒發聘書予簡銘賢特聘教授】
在抗癌藥物開發方面,我們嘗試一些老藥新用的相關研究,例如發現退黑激素(melatonin)具有應用在治療腎細胞癌的潛力。研究發現基質金屬蛋白酶家族MMP-9及ADAMTS-1在調控腎細胞癌轉移的重要性,而melatonin可分別透由轉錄調節、轉錄後及轉譯後調控來抑制這些蛋白酶家族的表現,進而達到減緩腎細胞癌轉移的能力,而這些成果刊登於《J Pineal Res》期刊 (2016, 60(3):277-90; 2020, 69(2):e12668)。
在研究的道路上,我相信失敗及挫折定是難免,但我由衷感恩北醫大可以提供優質的研究資源與設備;尤其我這個老北醫人,一路看著北醫20多年來,在歷任校長帶領下不斷成長與提升,更是感觸良多。我也要感謝科技部及萬芳醫院所提供之研究經費及研究空間,讓我們的研究能每年持續順利進行,最後我要感謝的,當然是永遠支持我的家人和我一起打拼的研究團隊,我想特聘教授的這份榮耀是屬於你們大家的。(文/簡銘賢,醫學院醫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
■夏詩閔特聘教授:學術研究路上「熱情」為通往真理的重要道路
真的很意外、也很高興,榮獲109學年北醫大特聘教授殊榮,很感謝北醫大及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給予我能發揮所長的舞臺,能作自己喜歡的保健營養研究工作,也感謝系上老師對我的提攜及照顧。我想這個榮譽應歸功於歷屆實驗室的研究生及博士後研究員,沒有他們對於研究工作的協助,我想今日也沒有那麼好的研究成果足以獲得此榮譽。更感謝當初讓我應聘進入母系服務的老師們,沒有你們讓我回到優秀的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任教,可能也沒有今日的我。【右圖:夏詩閔特聘教授】
敝人於2005年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畢業後即從事教職工作,先後於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及開南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任教,2012年8月加入北醫至母系工作至今,並於2017年2月順利升等教授,在北醫大從事教學研究至今已8年。任職期間,專注於內分泌、女性相關疾病及症狀(子宮肌瘤、多囊性卵巢症狀、經痛、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癌、乳癌、卵巢癌等)與保健食品素材(如:薏仁、洋蔥、白藜蘆醇、異甘草素、褐藻醣膠等)相關機能性研究。
實驗室於女性相關疾病領域已建立了許多動物研究模式,如經痛、子宮肌瘤、多囊性卵巢症狀、子宮內膜異位及女性癌症動物研究模式。此外,於2019年的研究論文亦榮獲北醫大國際頂尖期刊論文獎(Impact factor>15),亦榮獲北醫大學研究論文傑出獎;於研究計畫方面,於2019年得到科技部營養保健領域多年期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及第二件整合型計畫子計畫,敝人的研究成果大多已發表於國外高品質之SCI期刊,5年內共約有38篇國際論文發表,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為27篇,發表論文中約有半數以上皆發表於相關領域排名前20%。【左圖:林建煌校長(右)頒發聘書予夏詩閔特聘教授】
在研究的路途上,通往真理的道路或許有很多,但我相信「熱情」是支持研究工作持續不斷進步的重要條件,很高興仍保有當初對於研究的熱情,並選擇了這條艱辛但充滿成就感的道路,再次感謝北醫大提供優良的研究環境及優秀的研究生,使我可以順利進行許多研究工作,期許自己未來能秉持著不變的研究熱情,帶領出更多優秀的研究生,為北醫大營養學院爭光。(文/夏詩閔,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