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收治一名年近60歲的中風病人,因右側偏癱,嚴重衝擊原有的工作與生活。醫療團隊啟用2019年4月自奧地利引進的莫札特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AMADEO),利用機器人學習與人工智慧系統打造個人化訓練課程,經過兩年復健療程,病人從雙手無力進步到可以自行綁鞋帶,逐步重拾身體自主權。
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康峻宏主任表示,近年來人工智慧(Al)與機器人學習(ML)在醫療場域高度發展,除了一般熟知的大數據疾病分析、機器人手術以外,目前也大量導入復健治療。為此,北醫附醫成立「尖端復健治療室」,引進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等高科技復健裝置,提供中風、腦性麻痺、脊髓損傷病人接受機器人與虛擬實境復健治療。
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是手部動作復健的新選擇,透過關節活動度、力量、張力、動作控制等評估病人狀況,制定個人化訓練課程,針對手部動作密集加強,同時可透過客觀數據評估復健療效。為增加復健趣味性,系統還設有遙控車、射擊等遊戲,藉由立即性的視覺、聽覺回饋,達到手指動作幅度、反應速度、協調性及手部肌力等肌力進步。
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復健療程會先在病人指節黏貼強力磁鐵,並將手指放在特製的滑軌,病人可以藉由磁鐵導引,跟隨電腦畫面的指示或遊戲,讓手指反覆進行伸展、抓握等動作,達到復健的目的。該裝置可依據使用者手掌大小進行微調,適合各種年齡層使用,每次療程至少持續30分鐘以上。【左圖:病人在醫師與職能治療師的協助下,使用莫札特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
康峻宏主任指出,因神經具有重塑性,透過高密度、高強度的手指復健活動,可以有效刺激大腦,讓大腦進入重組狀態,並讓腦部神經突觸再生,減少大腦受損程度並讓病人重新獲得運動能力,越常使用,大腦神經連結越強,及早復健,越能刺激神經突觸再生,得到更好的復健效果。
59歲的李先生2018年底在家中突然右半邊身體無力,送醫後確診為腦中風,住院期間,李先生右側上肢完全無法動作,必須仰賴他人協助,在醫療團隊建議下,開始使用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復健,反覆練習各項手掌動作,經過兩年不間斷復健,李先生已經進步到可以自行綁鞋帶、穿脫雙腳副木等動作。
李先生表示,中風病人手指動作的恢復比起下肢來得慢,除了透過手部機器人復健,他在家也會持續進行手部復健,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才從手部完全無法動作,逐漸進步到手指稍微可彎曲,目前能完成抓握等動作,希望能鼓勵有相同困擾的病友儘早開始復健,把握康復契機。
康峻宏主任提醒,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可與傳統復健相互搭配,加速動作恢復,縮短復健歷程。家中有中風或其他腦部受損困擾的民眾,可於治療中或尚在臥床且情況穩定時,諮詢復健科醫師安排適合的復健課程,把握復健黃金期。(文/北醫附醫)【下圖:李先生(右2)與康峻宏主任(右1)、及兩位職能治療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