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國家新創獎於2020年12月1日在南港展覽館一館於「台灣醫療科技展」中舉辦的頒獎典禮。北醫大體系計有3團隊獲得學研新創獎、2團隊獲得臨床新創獎,事業發展處更獲得新的「新創育成獎」殊榮,此外,還有8團隊獲得續獎,總計獲得14件獎項,成果相當豐碩。
國家新創獎項素有「生醫界奧斯卡獎」之稱,獲獎的研發團隊,除了可獲得台灣醫療科技展「INNOZONE」參展機會、生策中心輔導初創營運、參與新創技術發表、創新創業Workshop外,對於團隊技術更是一大肯定。
■新創育成獎:事業發展處
本屆新設立的「新創育成獎」,表彰新創育成機構投入創新事業育成、創業加速平臺、初創營運輔導及以及投資創服之成果及貢獻。
本校事業發展處深耕產學新創推動多年,具完整的產業化平臺策略,整合臨床環境、創投基金、生醫加速器、產學合作等資源,歷年累積的優異成效,至今已促成逾400家國內外企業合作,累積產學合作與技轉金額超過28億元,產學績效為生技醫療產業之冠,並透過挖掘校內案源,輔導新創團隊,提高其技術產業價值,再經校內外技術研發加速的垂直整合,將技術商品化所需的核心資源,以企業研發管理的思維,輔導新創團隊創造研發成果轉譯應用與創新創業;截至目前為止,已成功推動18家校園技術衍生新創公司設立,累計實收資本額超過13億元,勇奪本屆新創育成獎,成為全國獲此獎項的六個單位之一。【左圖:林俊茂事業長(左)代表本校事業發展處受獎】
■學研新創獎:潘秀玲教授、莊爾元助理教授、陳瑞杰教授
本校醫學科技學院副院長潘秀玲教授團隊,以選擇性HDAC6抑制劑MPT0G211獲得學研新創獎,而MPT0G211具有高選擇性、高敏感性及高安全性,可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合併療法、阿茲海默症、神經病變性疼痛等多種適應症,目前已完成80%臨床前試驗,預計2021年申請IND,進入臨床試驗一期,並由北醫大專屬授權予潘秀玲教授帶領的本校衍生新創「兆益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醫學工程學院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莊爾元助理教授團隊,以具光熱轉換效應高分子奈米材料作為健康照護之應用,獲得學研新創獎,具有光照加熱特性的奈米粒子材質,具有廣泛用途,除可製作光熱保暖毯、光熱殺菌口罩等紡織產品,更可進一步開發為標靶抗癌藥物載體,於定點光照後於局部區域內殺滅癌細胞,十分具有開發潛力。【圖:潘秀玲教授(左圖左3)團隊、莊爾元助理教授(右圖左3)團隊接受頒獎】
北醫附設醫院陳瑞杰醫師團隊,研發建立「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臺」採用AI演算法,利用裝置自動量測心律、呼吸和體溫等數據,同步彙整於護理站電子白板的「病人動態儀表板」,可供醫護人員及時判讀與處置。另外,病房以遠距視訊整合緊急呼叫鈴的即時視訊系統,病人可啟動視訊與醫護人員即時溝通,如偵測出病情變化或發生緊急狀況,護理站也可遠端開啟病房影像立即予以關懷。【下圖:北醫附設醫院陳瑞杰醫師(左6)團隊受獎】
■臨床新創獎:呂憲宗醫師、曾建華醫師
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呂憲宗醫師,本屆以「微創遠端橈骨骨折復位鉗3D列印輔助器材」勇奪臨床新創獎,為利用3D列印設計製造的工具協助骨折的復位和開放式內固定,其一次性使用的材料可以在不變形的情況下進行高溫無菌製備,並且在術中X射線成像下幾乎透明,有利於後續患者以X光觀察復位情況,並具有易於使用、無需助手、幫助切口最小化等優點,讓遠端橈骨骨折達到完美的復位內固定。【右圖:北醫附醫呂憲宗醫師(中)團隊受獎】
雙和醫院曾建華醫師團隊研發複合式、隨身型吐氣設備,可解決慢性呼吸道疾病長期被臨床醫師忽略的物理訓練與治療,亦獲得臨床新創獎,此複合式、隨身型吐氣設備部但可調整患者吐氣的阻力,更有鋼珠結構,可藉由鋼珠跳動,引發氣道振幅,協助病患清除痰液,結合人工智慧模組,更可即時調整最佳的訓練效果,並提早偵測病患呼吸道惡化狀況。【左圖:雙和醫院曾建華醫師(左3)團隊受獎】
■續獎:邱仲峯教授、黃彥華教授、曾厚教授、潘力誠副教授、莊國祥副教授、賴鴻政教授、陳瑞杰教授、李友專教授
此外,前幾屆曾獲獎的團隊,因後續發展成果傑出,獲得續獎肯定,如:醫學院醫學系放射學科邱仲峯教授團隊,以「應用擴增循環腫瘤細胞於個人化癌症用藥建議」項目;醫學院醫學系生物化學暨細胞分子生物學科黃彥華教授團隊,以「全身安全性細胞治療產品:臨床級無促腫瘤成長風險之胎盤(紫河車)異體母系間葉幹細胞之開發」項目;醫學院醫學系生物化學暨細胞分子生物學科曾厚教授團隊,以「再生醫學用新式片狀細胞治療系統」項目獲得學研新創續獎。
醫學工程學院生醫光機電研究所潘力誠副教授以「獲得高活動力的精子的微流道晶片,其製造及其應用」項目;藥學院生藥學研究所莊國祥副教授研究團隊,以「武裝型T細胞抗癌免疫療法之產業化開發」項目;雙和醫院賴鴻政副院長團隊,以「子宮內膜癌之甲基化基因生物標記」項目;北醫附設醫院陳瑞杰醫師團隊,以「遠距重症照護人工智慧平臺」項目獲學研新創獎續獎。萬芳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友專教授團隊則以「痣能達人—皮膚痣人工智能風險辨識系統」獲臨床新創獎續獎。(文/事業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