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附醫精神科黃守宏醫師帶您認識「春節症候群」

春節將至,理論上是個放鬆闔家團圓的好假期,但對許多人而言都充滿著壓力,其實甚至是大部分的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壓力來源

1.對學齡的孩子而言,也許大多時間是開心的,但假期結束前,總就要面臨晚睡晚起的作息調整,以及因為延宕而導致堆積如山的作業。

2.對在社會打拼的中壯年,議題可能複雜很多,像是經濟問題,不過這相對是小問題,麻煩的是面對著半熟不熟的親友時的社交,總是問單身的人何時結婚,問結婚者何時生小孩,問生了一個小孩的人何時生第二個等,這類奪命連環快問快答,更不用提中間有的是父母暗設的槍手。

3.父母長輩則是煩惱過年大掃除、年夜飯的準備而備感壓力,相同的,在親友聚會時,免不了上演內在比較的小劇場,比收入、比房子、比孩子的成就。【右圖:北醫附醫精神科黃守宏醫師】

由上可知,春節確實是個壓力來源,不像大家想得如此輕鬆,在壓力下通常人們會出現焦慮症狀,包括了情緒上的改變,焦慮、易怒、低落等,此外也可能出現身體的不適,像是頭痛、胃痛、肩頸僵硬、心悸、胸悶、甚至是頭暈耳鳴等;面對壓力時,許多人會啓動逃避的策略,不過往往會使壓力更大;站在未雨綢繆的立場,我們應該想想可以作些什麼準備?

■準備工作

1.行為的維持:

(1)維持在假日時都能盡量有固定的作息,尤其是起床的時間,不要比平常晚起超過1小時以上,以免變成晚睡晚起型的生活型態。

(2)放鬆練習,例如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等,可以緩解因焦慮而帶來的身體或心理的不適。【左圖:過年是和家人團聚的珍貴時光】

2.認知預演:這在心理學上面對可預期之壓力時常用,在腦海裡根據過去經驗或是預測的情境去作拆解,如此可以降低真的遇到時的情緒衝擊,讓人從容不迫地去回應,有時候也可以找人作角色扮演的練習。

3.認知調整:這是相對困難的部分,就是對同一個壓力建立不一樣的看法,譬如說:面對親友連珠炮的詢問,把它想像為一種打招呼的方式,只是傳達關心,回答的內容其實不重要,發揮短期演技魂,用滿臉笑意虛應過去。

4.放對重點:這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過年就是和家人團聚的日子,把心思和時間放在珍貴的家人上,享受它;其他的似乎也就沒有這麼難忍受了。

每年都過年,是好是壞端看自己,試試上述的方法,看能不能讓壓力春節轉變成好年假。(文/黃守宏,北醫附醫精神科醫師)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