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乳癌治療,過去主要是以病人癌症的期別規劃治療方式,如第一、二期多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再決定是否接受化學、標靶、放射或賀爾蒙等治療。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乳癌的致病因子了解更多,如第一期乳癌腫瘤在1.2公分以上,即應接受化學治療;而當一些病人腫瘤大小為1.2公分左右,常會掙扎於是否接受化療。
現在透過基因檢測的協助,病人即可按照高或低的惡性風險來判斷是否接受化療。這種根據各別體質而非期別來做的個人化治療,就是乳癌的精準治療。乳癌過去會依腫瘤大小、腋下淋巴腺轉移和遠端轉移與否來做臨床上的分期。近年透過乳癌細胞的生物標記,包括雌激素受體(簡稱ER)、黃體激素受體(PR)、第二型人類上皮成長因子受體(HER-2)三種因子,又可分為四種亞型。其中又以上面三種受體皆為陰性的病人,預後相對較差。【左圖:雙和醫院乳房外科譚家偉醫師】
過去乳癌治療是先手術切除腫瘤,再按臨床分期決定是否施予化學或標靶等治療。現在由於對細胞亞型有更深的了解,有些病人可以先接受先導性化學治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然後再接受手術切除,反而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先導性化學治療的好處包括:
1.讓腫瘤變小,提升乳房保留的機會。
2.用化療藥物來控制腋下淋巴的轉移,進而減少淋巴廓清的數量,降低淋巴水腫的機率。
3.在治療中觀察腫瘤對藥物的反應,掌握藥物治療效果。
其中ER受體陰性/HER-2受體陽性及三陰性的病人,接受先導性化學治療再進行手術效果最佳。反之,ER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病人,先導性化學治療的效果較差,比較適合先手術再化療。【右圖:有些病人先接受先導性化學治療,再接受手術切除,反而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隨著醫療的進步,我們對乳癌的了解更多,每位病人都應以疾病的期別、細胞亞型、自身的條件如年齡、職業特性、對美觀的要求及經濟等層面,來決定手術及化療的順序。本院乳房健康管理中心的團隊十分重視醫病共享決策,病人應更了解自己的疾病特性,與醫師充份討論,擬定對自身更精準的治療計畫,讓治療獲得最大的效益。(文/譚家偉,雙和醫院乳房外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