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先生不分季節,不到半天衣服總會被汗水浸溼,每天都得換兩次衣服才能避免「若隱若現」的窘境,為此感到困擾的他,在尋求中醫師的協助後,發現自己的排汗狀況已是屬於多汗症的症狀。
萬芳醫院林文勝中醫師表示,多汗症顧名思義就是排汗量過多,不同體質也會有不同的排汗狀況,所以聽到多汗症不必太過緊張,汗液分泌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個人情緒、感覺而有所不同﹐所以每個人手、腳掌汗液分泌多寡也因人而異。多汗症輕重程度大致可以分成三級:第一級患部會有溼黏的感覺;第二級會出現肉眼可見的小水珠;第三級會汗如雨下。【左圖: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林文勝醫師】
中醫臨床上將多汗症依體質分類,常見情形如:
氣虛:白天汗出不止,在涼爽的環境、未活動下仍然不停流汗,這表示身體對外界溫度變化的調節能力不好,有這種情況的人多半面色發白,容易疲倦,常常流汗後怕風、怕冷,也就是俗稱的「自汗」。
陰虛:總在睡醒後才發現,就像小偷把你的汗水盜走,就是所謂的「盜汗」,陰虛的人也不難辨認,通常比較煩燥,手心腳心發熱,臉上兩顴發紅,甚至中午後會潮熱,臨床上常見於更年期的人。
陰暑:除了體質導致多汗之外,暑氣也會影響排汗,「陰暑」是指長時間出入高、低溫度不同場所,因為溫差太大而出現中暑現象,如頻繁進出冷氣房,室內外溫差超過5度以上,皮膚微血管與毛細孔一下子擴張、一下子收縮,使得人體無法正常散熱,因此夏天罹患「陰暑」相當常見,尤其是平時運動量少、身體虛弱的人,以及在冷氣房工作的上班族。【右圖:林醫師參考病人出汗情形判定多汗症的程度】
雖然「氣虛」和「陰虛」還有「中暑」是中醫上常見引起多汗症的病理,不過詳細對於病症發生的原因仍需在醫生問診後,才能對診下藥還病人清爽之身。(文/林文勝,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