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臺灣的女孩,卻意外引爆第三次聲音革命浪潮,發明出連美國迪士尼、好萊塢都驚豔的Ambidio音效技術,她叫做吳采頤,畢業於北醫大醫技系。她笑稱,自己人生一路上都「超展開」,充滿驚喜,一路上出乎意料的發展,讓她站上世界舞臺,成為「臺灣之光」。
24歲赴美留學,27歲就創立Ambidio音效公司。長相聲音甜美,年僅34歲的吳采頤,大學念的是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醫技944),一般人認為她走上音樂創業之路,跟原本大學四年所學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很「跳tone」,但吳采頤認為,「那些走過的生命歷程都將化作養分!」【右圖:吳采頤校友意外引爆了第三次聲音革命浪潮】
「過去的人生、求學經驗,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派上用場!」吳采頤透露,奠定她創業的基礎,其實是應用在北醫學到的生物知識,例如「大腦對聲音的傳遞路徑」、「大腦對聲音的處理」,因為了解這些原理,才能發明Ambidio沉浸式音效。她認為,讀大學最重要的是「學習怎麼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的能力」,北醫是醫學大學,這方面訓練非常扎實,因為醫療工作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處理、思考判斷,學會了這一套「做事的方法」邏輯訓練,不管去到哪裡,從事哪一種行業,都能得心應手。
從高中就迷上音樂的吳采頤,大學四年半工半讀,一邊實習、一邊教吉他,大四去醫院實習那年,面對一位白血病童的驟逝,帶給她很大的衝擊,自認太感性無法承受生離死別,決定離開白色巨塔,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2011年,吳采頤飛往美國紐約大學進修音樂科技,為了當學科助教,她去聽系主任的課,發現課堂上正在教耳朵的解剖構造,對人體構造及生物感興趣的她,研究過去的聲音理論,發現1931年發明雙聲道Stereo後,至今並無變化;即使是立體環繞音,都受限於喇叭、空間。她靈機一動,如果能瞄準大腦,利用人腦本來就有聽聲辨位的功能,可以騙過大腦,讓聲音聽起來具有臨場感。【左圖:「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吳采頤雖然離開醫療產業玩音樂,卻一樣有聲有色】
這種「聲」臨其境是什麼感覺?吳采頤直接拿出她創業的Demo,電影《星際大戰七》一段小片段,比對Stereo(雙聲道)跟Ambidio的差別,可以明顯感受運用Ambidio技術的聲音,機器人的聲音比較接近,彷彿就在你耳邊說話,多了前後走動的空間感,只要用手機、電腦或電視螢幕觀看,就像在戲院看電影一樣「聲」歷其境。
2104年,吳采頤在美國洛杉磯創立聲音科技公司「Ambidio」,27歲的她,找來兒時好友、臺大電機系謝沛倫等人,勇敢在美西創業;回想創業之初,也曾面臨不被看好的挑戰,但吳采頤說服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輕易動搖及放棄。
「我連畫Agar都能撐過去了,這些創業過程瑣碎的事情又算什麼!」吳采頤回憶,每當工作很煩,她就會想起實習時,一整天待在實驗室裡,拿著棉花棒「畫Agar」(將細菌畫在培養皿上,製作培養基的過程),一天畫上千個,磨練心性的日子。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Ambidio的好聲音被葛萊美獎得主黑眼豆豆、香港首富李嘉誠聽到了,相繼主動爭取投資。2019年更獲得「好萊塢專業協會」(Hollywood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頒發傑出工程技術(Engineering Excellence Award)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擊敗Netf lix、微軟等大企業,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規模最小的獲獎公司。
吳采頤的Ambidio技術一鳴驚人,從國外紅回臺灣。臺灣天團五月天也找上她,合作「人生無限公司」演唱會紀錄片。2020年8月,吳采頤回到臺灣,投入公視年度大戲《天橋上的魔術師》,跟「國際音效大師」杜篤之老師合作,備受好評。
離鄉背井十年的吳采頤,今年受疫情影響,首度在臺過年。她笑稱,國外食物不美味,每次回來都把握時間大嗑牛肉麵、豬排飯跟媽媽煮的菜,最懷念北醫吳興街的「林家牛肉麵」,每每都揪三五好友去吃,回味大學時光。
至於Ambidio的下一步,將朝音樂、體育及電動三大方向發展,開拓音樂不一樣的創作方式,也讓體育轉播更具臨場感,最終目標是希望Ambidio能放進標準規格內,以後民眾在家追劇、聽音樂,只要聽雙聲道就是使用Ambidio規格。
三年前,吳采頤回到母校北醫演講,分享自己從「從醫技到科技」之路,和學弟妹交流時,她特別強調不要侷限自己,「不要認為自己讀醫學大學,以後只能走醫療體系」,面對新科技,擁有醫學專業知識,將比其他背景的人更容易跨出去,絕對不會學非所用。
李小龍曾說過一句名言:「Be Water, My Friend.」似水無形的人生哲學,正是吳采頤的人生座右銘,水看似柔弱又堅韌,不僅適應萬物形狀,卻也能滴水穿石。吳采頤鼓勵北醫人,跟著時代的洪流走,要如水一般,溫柔又堅定,「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文/節錄自《北醫人》NO.18北醫人故事)【下圖:吳采頤回到母校北醫大演講,自認擁有醫學專業知識,是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