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追夢、熱情不散,醫學生成音樂劇小天王─江翊睿醫師

「勇敢追夢」一詞聽起來既熱血又無畏,但要追上夢想得付出什麼樣的代價?自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的江翊睿,用了數千個日以繼夜的努力與付出,在音樂的夢想上義無反顧,也陸續為自己贏得「臺灣音樂劇小天王」美譽,2019年更於北京保利、上海大劇院巡演,為臺灣首位以第一主角之姿躍上中國一線劇院之音樂劇演員。【右圖:江翊睿自幼便展現對音樂的天分,在醫師生涯中開拓出斜槓人生】

從建中到北醫醫學系,大學畢業後再考取醫師執照,這樣的人生一般被歸為人生勝利組,甚至是許多人冀求的目標,原本走在這條路上的江翊睿,卻是在眾人驚異的眼光中,創造另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路。

江翊睿自幼便展現對音樂的喜好,主動向家人要求學鋼琴,就讀建中時加入樂旗隊同時成為打擊首席,不過他積極參與社團團練一度導致學業落後,讓身為醫師的父親看不下去,直問他:「難道你要一輩子打鼓嗎?」

不過,面對父親的質疑,江翊睿仍未放棄對音樂的熱情,直至就讀北醫後因緣際會加入了杏聲合唱團,從此點燃他對音樂歌唱的火苗。

「當時只是覺得好玩加入杏聲,結果就被吸進去了。」江翊睿說,加入合唱團之後在學長姐期許下又擔任指揮,帶領杏聲合唱團連拿兩次全國冠軍。可能是這樣的契機也啟發當時的他,腦海中不禁想著,好像可以在音樂這塊領域上闖一闖,就這樣,他開始試鏡,非科班出身的他,也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大四開始便有半職業性的演出,自此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實現夢想,江翊睿考取醫師執照後,帶著積蓄前往紐約,日日浸淫在表演藝術的世界,夜夜寄宿在朋友公寓的地板上,半年過去,江翊睿對於要做的事更堅定了:「要在臺灣的土地說我們自己的故事、唱我們自己的歌。」

描寫臺灣作曲家鄧雨賢一生的經典劇碼《四月望雨》,是江翊睿在兒童劇以外首度擔任男主角的音樂劇,當時的總監楊忠衡力排眾議,選定江翊睿為男主角,自己得知時也相當意外,但好不容易的機會來臨,他只想把握,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做出來,好好大幹一場!」當時的江翊睿無形中已有身為劇場人的使命感。

《四月望雨》中有一幕戲,是鄧雨賢為了寫歌向父親下跪,痛哭道:「這真的是我想做的事情。」而這一幕也彷彿映照在江翊睿與爸爸近二十年來的執拗關係中。【右圖:江翊睿飾演《四月望雨》中的鄧雨賢,在戲中對父親懇求的一場戲】

江翊睿不當醫生跑去搞舞臺表演,經常不為世俗眼光所理解,更遑論身為醫師的父親是如何的大力反彈,父子倆因此十多年不說話,甚至一度上演斷絕父子關係的劇碼。所幸,江翊睿以一場又一場、一次比一次還大型的演出來證明自己不是玩票,他順從自己的心,咬著牙訓練、試鏡,只為站上舞臺,不僅圓夢,也想向家人、朋友證明,自己持續在這條路上前進,且越做越好。

事實上,江翊睿也的確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他在2019年隻身到中國北京試鏡,為自己爭取到法語改編的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男主角,並於中國巡迴演出,創下自己也是國內音樂劇男演員的里程碑。寶石的光芒難以掩蓋,也許是看到兒子的認真與堅持,江翊睿與父親的關係也逐漸緩和,不再依靠家人傳話。

「現在回頭看也覺得自己很大膽。」江翊睿回想,當初一頭栽進音樂劇的舉動完全憑著滿腔熱忱,直覺就是想做做看,也真的衝了,所幸初生之犢不畏虎,江翊睿投入了舞臺表演的世界,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為國內當時幾乎沒有發展的音樂劇澆灌熱血,埋下種籽,逐漸開啟、帶動了臺灣這些年在音樂劇的發展。

【上圖:江翊睿(前排左2)開啟國內的阿卡貝拉潮流,更帶領「神祕失控」榮獲奧地利Vocal.total阿卡貝拉大賽世界冠軍】

江翊睿對音樂的熱愛,也促使他進一步成立臺灣首支專業阿卡貝拉團隊「神祕失控」,不僅開啟國內的阿卡貝拉潮流,更於2004年奪得奧地利Vocal.total阿卡貝拉大賽世界冠軍,為首個奪冠的亞洲隊伍,而神祕失控樂團也曾入圍金曲獎,成立至今已於全世界巡演逾千場。

「想要有所成就不可能不辛苦。」江翊睿言談間謙稱自己運氣不錯,有許多機會上門及貴人指路,但這樣的輕描淡寫背後所承載的競爭、質疑,當初家人的不諒解、獨自在中國排練巡演的壓力與孤單等滋味,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問他苦不苦,當然苦,但江翊睿熱情散不掉,每次苦過之後,臺下觀眾的反應令他著迷又動容。

隨著COVID-19疫情趨緩,暫停一年的表演事業也逐漸活絡起來,《四月望雨》又將於年底展開巡演,江翊睿同時身兼杏聲校友合唱團指揮一職,許多工作陸續進入籌備,又要開始忙碌,江翊睿說,劇場界流傳著「角色會來找你」這說法,有種命定論,但事實上,如同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自己必須保持最佳狀態,拿出最好的表現,角色來了才有辦法上場。(文/節錄自《北醫人》NO.18北醫人故事)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友訊息。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