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於6月29日公佈2022「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臺北醫學大學連續5年榮獲醫科類及私立大學類榜首,此外,6項評比面向中,教學表現的「生師比」、「近3年學校購買圖書資料費其每生平均金額」,以及財務體質中的「學生平均經費」等項,均排名首位。
為了長遠永續的發展,本校近年重塑了人才培育願景,從傳統培育「醫事人才」轉型為「生醫產業生態鏈人才」,鼓勵校內師生創新創業精神,結合校內研究、醫院臨床與產業議題,將研究轉為可商業化的創新應用,建立大學、附屬醫院與生技產業的生醫轉譯平臺,同步推動學術研究、產學合作、技術移轉、創新創業的拓展,期待未來成為臺灣生技發展的重要推手。【右圖:林建煌校長對北醫5度獲得「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醫科大學以及私立大學雙榜首,深感榮幸】
如本校的癌症轉譯研究中心已開發的選擇性HDAC6抑制劑–MPT0G211,被視為癌症治療新星,獲國家新創獎、科技部未來科技獎等獎項,預計於2023申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新藥臨床試驗(TFDA IND)。而巨量醫療影像資料與人工智慧分析中心將AI平臺運用於精準醫療,其中「多模肺癌臨床智慧決策分享輔助系統」結合影像基因組學,獲得科技部未來科技獎;「Deep-Lung肺部人工智慧診斷輔助系統」則獲得國家新創獎的肯定。【左圖:陳震宇副校長(右5)研究團隊,以「多模肺癌臨床智慧決策分享輔助系統」獲得科技部未來科技獎】
此外,北醫21家衍生新創公司中,更有6家是人工智慧醫療領域的公司,其中皮智公司開發的「皮膚影像智慧分析平臺」,運用AI醫學影像辨識技術,能幫助民眾及早發現皮膚癌風險,也解決行動不便者的就醫困難;由慧術科技開發的「智慧手術導航系統」則可協助醫師在開刀過程中,進行重要部位辨識以及手術流程指引,讓醫師和病人都有更安全的醫療環境。
近年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成為全球關注且積極推動的議題,大學如何在全球、國家與地方中,提供有效支持與建議,更是未來的趨勢與關鍵。北醫從2019年開始,積極推動將校務發展結合SDGs,融入各單位的目標與策略中,在SDGs的時代,我們更要透過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也就是環境、社會與治理三個面向,來確保北醫大體系的永續經營。【左圖:北醫大ESG分享會中朱娟秀副校長(中)、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怡心(右2)與主講者及貴賓合影】【右圖:北醫大外籍生與臺灣學生到福隆淨灘,迄今至少清出3公噸垃圾】
6月下旬,北醫參加了「2022 ESG高峰會」,並受邀以「攜手永續.打造健康地球村」研討會,分享北醫長期致力於ESG的具體成果。如外籍生自發性的透過淨灘發現臺灣之美;飛洋國際服務社團前往柬埔寨,協助當地改善衛生醫療與水資源;以及附屬醫院組成的國際醫療團,長期深入史瓦帝尼王國及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等邦交國,提供當地公衛及醫療服務及完善當地醫療系統。
臺北醫學大學也在2020年設置大學社會責任推動委員會,2021年成立大學社會責任USR辦公室,並在2021年7月發表《2020年社會責任報告書》,為了更進一步落實創新型大學的發展定位,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與ESG理念推展校務,更於2022年將「社會責任辦公室」更名為「永續發展辦公室」,用具體行動與夥伴國一起朝永續目標邁進,持續發揮大學的永續發展價值及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