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蔡坤志教授與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Prof. Weaver的跨國研發團隊,找到癌症病人抗藥性的原因,同時發展出創新的基因療法,未來再搭配現有化療或免疫療法,預期可提升療效達9成,不僅成果令人振奮,研究論文並榮登國際重要的《自然癌症期刊》(Nature Cancer),這項研究成果破解了癌症治療的關鍵性難題,為以後的癌症治療,提供嶄新的方向。
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癌症中心大樓與質子治療中心,也於8月已正式啟用,不僅服務病人,也作為北醫深化癌症研究與臨床試驗的基地。北醫附設醫院為了提供更優質舒適的治療環境,以及更先進的癌症治療,為癌症病人與家屬打造了一棟結合癌症治療與研究的綜合型大樓「蔡萬才癌症大樓」,是棟地下4層、地上7層友善環境的綠建築。【左圖:8月8日癌症抗藥性有解記者會上,林建煌校長(中)、何弘能總顧問(左3)、4位副校長與蔡坤志教授與美國UCSF的Prof. Weaver(螢幕右)團隊合影】
北醫的質子系統是全臺首座超導型質子治療機,具有體積較小及全球少見的全地下化建築的優點,也是首座座落於都會區的質子治療中心,可減少癌症病人的舟車勞頓,大幅提升就醫便利性。相信先進的質子治療將全面提升北醫體系的癌症醫療水準,邁向國際一流的全方位癌症治療中心。【左圖:全新的蔡萬才癌症大樓】【右圖:全國第一部超導型質子機,歷經10年籌建及3.5年的建築及組裝機器,終於在今年正式落成】
臺北醫學大學多年來投入癌症領域,成立癌症轉譯研究中心,以及臺北癌症中心,整合北醫大學校與三家附屬醫院,組成15個癌別團隊,提供跨團隊的癌症整合照護資源,發展癌症精準醫療的研究,由前校長閻雲教授、彭汪嘉康院士、龔行健院士帶領。陸續獲得衛福部第三期、第四期癌症研究計畫、教育部高教深耕癌症轉譯研究中心計畫、科技部尖端科學研究計畫等國家大型研究計畫的支持。
目前研發的三項抗癌新藥MTP0E028、MPT0L056、MPT0B640已通過美國新藥臨床試驗(IND)並進入第一期臨床實驗,其中MTP0E028也已完成第一期臨床實驗。在2018年至2021年期間,不僅專利獲證達到35件外,更成立了分子檢測、精準醫療與新藥研發類型的6家衍生新創公司:酷氏基因、吉蔚精準檢驗、博蔚醫藥生技、賽昂生醫、兆益生醫、台灣活力。
自2019年底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2年多來北醫大體系全體同仁,除肩負各項防疫與照護工作的重任,同時堅守自身崗位,持續深化北醫大體系教學、研究、產學與醫療的量能,才能有今日的成績,北醫大醫療體系已儼然成為國際級的全方位癌症治療機構,能提供病人新的治療選擇,也帶來新的希望與契機!【下圖:北醫大與UCSF跨國研究團隊,癌症抗藥性有解記者會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