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2030年將達成臺灣SDG 3.4.1的健康目標

本校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2022年執行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論壇計畫,主要目標為在2030年達成SDG3.4.1的健康目標。本計畫是由本校的郭耿南教授以及陳杰峰教授擔任議題的召集人,吳麥斯副校長以及學士後護理學系陳可欣主任是議題的委員。

SDG3.4.1最主要是在討論非傳染性疾病,而且聚焦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改善及控制。這項指標的操作型定義,是在2030年的時候,這4項主要的非傳染性疾病早發死亡率(Premature Mortality),和2015年相比可以下降三分之一。

在知名的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網站,評比了世界各國SDG分數(Index Value)(https://www.thelancet.com/lancet/visualisations/gbd-SDGs),將各項SDG的目標依照世界各國的情況由優到劣先做排列,再根據優劣依序評比出一個分數,此分數即為該項SDG目標在和世界比較後的分數,從而能看出臺灣在哪些項目上還有需要加強力道、進步的空間。目前在網站上的評比,臺灣的SDG3.4.1的分數是78.2,仍有可以繼續努力加強的空間,需要更多社會先進一起投入,使得臺灣能表現得更好。【左圖:郭耿南教授(中)、陳杰峰教授(右)及陳可欣主任】

如果根據過去20年國內的改善速度,這項目標預估2045年才能夠達到。因此如何找出有效的政策,提前在2030年達成早發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是一個相當嚴峻的挑戰。事實上在資料面的梳理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裡面包含垃圾死因,以及國內的資料和國外的資料不容易比較。雖然這個問題在各國都有,但因為我們不是聯合國的成員,這個問題就更嚴重了。

另一個問題,是國內造成死亡的原因和國外有很大的不同。國內30~70歲之間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和國外比起來比例上面有所不同,癌症的比例比起其他鄰近的國家嚴重,其中口腔癌與大腸癌更是值得關注,如果加上食道癌在臺灣也是比較嚴重,我們可以推論臺灣的消化系統癌,值得健康照顧系統關注與改善,這樣巨大的差異要和其他國家比較的時候,才會突顯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和其他鄰近的國家來評比,也是改善國民健康的重要契機。(文/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下圖:《刺胳針》發表的文章表示,臺灣能達成SDG 3.4.1健康目標的機率為0(GBD 2017 SDG Collaborators, 2018, Lancet),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仍毅然接下這個極為艱難的任務】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SDG3健康福祉、SDG17全球夥伴

分類: 前期, 前期:ESG/SDGs專欄。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