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添鈞助理教授的研究領域包含心血管與神經病變相關研究;心血管領域包含高血壓與心衰竭之相關機制研究;神經病變領域則是包含視神經、帕金森氏症與聽覺喪失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之研究。
目前實驗室的心血管研究主題,著重在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衍生之心肌細胞衰竭模式之建立,並探討新型糖尿病藥物SGLT2i保護心肌衰竭的機制。神經病變主題在基於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衍生的神經模式建立,並探討基因突變造成神經病變的機制。實驗室也將開發非病毒遞送的基因治療技術,以治療因粒線體基因突變所造成的遺傳性神經病變,例如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以及雷伯氏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右圖:醫學系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科楊添鈞助理教授】
粒線體是細胞產生能量的主要胞器,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粒線體的異常相關,尤其是神經系統的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雷伯氏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等。神經細胞的解剖結構上大致可以分為「細胞體」與「軸突」兩大部分。細胞體容納了細胞大部分的胞器與細胞核,而軸突則是由細胞體延伸出去的突出構造。已知人體最長的軸突是坐骨神經的軸突,大約有1公尺長。其功能是負責傳遞細胞本體之動作電位至末端的突觸。如此特異化的結構也需要能量維持其功能。
粒線體主要的分布大多分布在細胞核附近,以神經細胞來說,則是大多分布於細胞體。因此,軸突上的粒線體需要驅動蛋白(kinesin)家族與動力蛋白(dynein)家族共同維持。楊老師過去已經發現粒線體基因突變會影響驅動蛋白的表達,進而影響了氧化壓力的調節,使視神經細胞對於環境的壓力更為敏感。未來將探討不同基因突變造成神經病變的機制,並開發有效的治療策略。(文/研究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