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於2022年9月13日舉辦「醫療3D列印中心揭牌典禮」,為北臺灣首座以醫療創新為導向的3D列印中心,日後將透過醫療3D列印器官,作為填補器捐者的臟器,除了提高器官捐贈遺愛人間的可能性,更透過3D列印技術保留完整大體以撫慰家屬的心靈。而過去由北醫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協助進行打樣與商品化工作,如今藉由中心擴大規模與軟硬體設備,從北醫創創中心獨立成立醫療3D列印中心,將強化北醫在未來創新創業上的全新發展。
【上圖:林建煌校長(前排左3)、吳介信副校長(前排左4)、朱娟秀副校長(前排左2)等校院首長出席醫療3D列印中心揭牌典禮合影】
北醫大跨領域學院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主任暨醫療3D列印中心蕭宇成執行長指出,醫療3D列印中心以整合產學研發、人才培育和醫學工程為整合的三大目標,瞄準工業界優質資源進入校園,及醫院的臨床需求能有效服務,未來各領域的人才能充分交流,也將支援教師與醫師將創意發想和臨床內容轉為具體原型,成為具有產值的產品,以達到「生醫創新、技術頂尖」的全面效益,強化北醫大在醫療系統、教育機構、產業,三者間達到更有效率的整合。【下圖:醫療3D列印中心蕭宇成執行長(右圖)說明中心未來任務】
■全國醫療3D列印器官勸募工作坊
醫療3D列印中心於10月1日舉辦「全國醫療3D列印器官勸募工作坊」,吸引50多位醫學相關科系學生,與醫療從業人員報名參加。本次工作坊的目的在推廣國內器官捐贈,提升國人對於器官捐贈的認知,並邀請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張庭維住院醫師、器官捐贈張小雯協調師、臺大醫院新竹生醫分院陸惠宗主治醫師、穩植牙體技術所曾知雋博士到場分享。
他們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包括從醫療實務端的感人故事、臨床移植的手術經驗與可能風險、3D列印技術在器官捐贈推動期望能發揮的目標等,讓參加者了解國內器官捐贈面臨的問題,並給與心理建設,不論是在醫療實務應用的經驗,或是3D建模臨床技術,都獲得參加者很大的迴響。
國人因為宗教觀念「死留全屍」影響許多民眾的器官捐贈意願,過去器官捐贈者的身體,在將器官移出後,身體會呈現塌陷的狀態,對於病患家屬而言,實現捐贈者的大愛,但看見心愛的親人塌陷的軀體,心中總是有難以言喻的傷痛。醫療3D列印中心蕭宇成執行長表示,3D列印技術於未來醫療應用是必定的趨勢,目前列印技術不斷進步,而國內對於3D列印醫療應用的研究還不多,但臺灣又是世界醫療先進大國,可以好好利用並結合國內醫療優勢,讓醫療3D列印技術在臺發展推動,期望成為國內第2座護國神山。【左圖:陸惠宗醫師分享】
本次工作坊臨床移植實務的分享人:臺大醫院新竹生醫分院神經外科陸惠宗醫師,過去曾是雙和醫院器官勸募小組負責人,於2022年3月26日曾與本校合作舉辦過器官勸募推廣工作坊。當次活動製作做出的3D列印器官,在6個月間已經提供包括:萬芳醫院、雙和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等醫院,10組3D列印器官模型供移植手術使用。因此「全國醫療3D列印器官勸募工作坊」更開放全國大專院校學生,並包括校外對3D列印、器官捐贈推動有興趣的民眾參與,盼能製作出足夠器官模型,讓更多器官捐贈家屬、醫院能夠使用,提升國內器官捐贈風氣。【上圖:工作坊學員進行修潤(左圖)及上色(右圖)】
未來,北醫大跨領域學院,更將開設一系列3D列印醫療臨床實務學分課程,由具備跨領域專業取得經濟部工業局認證3D列印積層製造工程師的張庭維醫師,與在醫療3D技術應用有豐富經驗的曾知雋博士共同授課,課程內容包括醫療臨床案例解析、3D列印技術、3D建模技術等,從骨折病患的斷層掃描轉成3D模型,來製作手術輔具的案例探討,以及高難度的顏面贗復案例研究等專業課程,供學生選修。(文/跨領域學院醫療3D列印中心)【下圖:全國醫療3D列印器官勸募工作坊學員與習作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