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臺灣正值疫情爆發,日本、美國、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波蘭等6國共捐贈臺灣900多萬劑疫苗,讓我們感念至今,也加強了政府與民間對這些國家交流的力度。而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更發起「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畫」,提供全額的獎學金協助6國醫師來臺研修,從產前診斷到顱顏整形重建手術的完整訓練課程,其中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胎兒唇顎裂聯合門診更是一大亮點。也是臺灣以醫療軟實力回報捐贈國的善行。
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張東曜理事長指出,2022年底「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畫」醞釀成熟,透過立委王定宇及林靜儀的鼎力相助,邀請衛生福利部及外交部召開協調會,並發起公開記者會。在各方的努力和合作之下,此計畫透過外交部正式發函各國,並在2023年初,迎來了第一位研修醫師:日本名古屋的整形外科醫師森田皓貴。【右圖: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張東曜理事長致辭】
在愛知小兒保健醫療綜合中心服務的森田皓貴醫師,曾在柬埔寨擔任兩年醫療志工。也是在柬埔寨服務的經驗,使他決定成為一名整形外科醫師,並對唇顎裂的治療特別感興趣,因此很高興有機會能參與「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畫」。2023年7月底他學成歸國,7月12日受邀分享在臺受訓的心得。
受訓期間,森田醫師分別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和台兒診所兩邊研習,從胎兒診斷、門診諮詢、治療計畫、到修復手術技巧,無一不與。甚至還參與了唇顎裂父母工作坊,學習照顧唇顎裂寶寶的方式。對於在臺灣的半年,森田醫師表示:「非常的開心,我學習到比我當初預想的更多豐富的知識,我十分推薦日本的整形外科醫師加入這個研修計畫。」同時,森田醫師也覺得臺灣人很溫柔、很好溝通,非常感謝研修期間大家的照顧。【上圖:森田皓貴醫師(右圖)分享受訓心得,並接受北醫附醫顱顏中心陳國鼎主任(左圖右)頒贈結業證書】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顱顏中心、與專長胎兒異常診斷的台兒診所已經合作數年。雙方共同打造「胎兒唇顎裂門診」,讓唇顎裂寶寶不但在媽媽肚子裡就能診斷出精確分型,甚至出生前就能夠擬定0~18歲的治療計畫書,這種貫通產前到產後的診斷和醫療模式,是業界先驅。
北醫附醫施俊明院長表示,該院顱顏中心於2017年成立,是全臺第3個顱顏中心,也是最年輕的顱顏中心,在顱顏中心陳國鼎主任的帶領下,收治的唇顎裂病人超過全臺5成以上。北醫附醫顱顏中心「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模式,治療病人,也照護年輕家庭,完整體現全人醫療的精髓,已於2020年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2022年榮獲亞太永續行動獎金獎及國家醫療品質獎特色中心的肯定。而顱顏中心更有3成病人來自海外,此次參與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劃,盼能藉此向世界傳達善的力量。
北醫附醫副院長暨國際醫療中心主任王偉表示,國際研修醫師返國後,將成為顱顏中心國際網路的分支,包括當地複雜顱顏案例轉介來臺,或是來臺治療返國後的後續追蹤與處理,都能提供更大的幫助,深化國際醫療合作關係。
顱顏中心陳國鼎主任表示,此套訓練計畫完整傳授顱顏中心多項創新醫療服務,包含與台兒診所合作「胎兒唇顎裂聯合門診」,由產檢醫師與整形外科醫師共同會診,於唇顎裂新生兒出生前擬定治療計劃,安撫準父母的焦慮。新生兒誕生後,醫師與協調師隨即前往各個醫療機構,現場教導護理師唇顎裂新生兒照顧技巧,減少因照護問題而轉送醫學中心的風險。顱顏中心亦與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合作,開辦唇顎裂照護認證課程,教導醫療機構與產後護理之家唇顎裂照護技巧,準父母們無須四處奔波,輾轉尋覓適合的醫療機構與產後護理之家。
同時,顱顏中心與全臺醫療機構攜手成立「台灣唇顎裂治療網」,與臺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花蓮門諾醫院、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等團隊合作,針對治療頻率較高的牙科、耳鼻喉科、復健科,病童均可就近得到治療,減少舟車勞頓。北醫附醫也特地成立顱顏基金,贈送家長包含鼻模、矽膠片、打孔器、脫膠抹布等多種照顧輔具的「十全十美禮盒」,提供單親家庭住院喘息服務、交通補助,減少唇顎裂家庭經濟與時間的負擔。另外,團隊建立專業衛教網站,並利用社群軟體,及時給予專業回覆,提供家長心理支持。
陳國鼎主任指出,顱顏中心也著力於國際唇顎裂醫師培訓,目前已代訓來自德國、馬來西亞、迦納、以色列、澳洲、義大利等國家6位醫師及1位護理師,期盼未來能有更多優秀的國際醫療人員加入,讓全球顱顏病童綻放笑顏。(文/北醫附醫)【下圖: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劃結訓報告暨記者會,左起林靜儀委員、王定宇委員、森田皓貴醫師、張東曜院長,北醫附醫陳國鼎主任、王偉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