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張淑英副校長:友善校園環境篇「修辭學的藝術」

▓有形的距離縮短,無形的距離加長:網路發達的時代,社群媒體無所不在的世界,AI 包山包海、幾乎無所不能的「全能」與「全知」的新紀元,人與人之間的地理距離大幅縮短;在古代,經常用「快馬加鞭」來呈現快速傳達訊息的方式,而一匹體能好的駿馬,如果外在環境條件順適的話,也只能以時速20公里的速度奔馳,100公里的距離,約需要5小時。如今,一個按鍵,信息傳遞的時間大約在5~20毫秒之間,成事敗事一瞬間。然而,人與人之間的實際溝通,若少掉視訊、聲音和情緒,因界面的隔閡和科技的便利相形越來越遙遠,越來越陌生。【右圖:張淑英副校長】

▓友善校園環境的文字傳/書:以書寫訊息(email、簡訊、line、WhatsApp、WeChat、Messenger、LinkedIn)或是圖示(IG、FB …)作為溝通的方式,已逐漸變成正式被認可的交流與文字憑據,因此所有業務往來、說明解釋,引經據典或需求都會因用字遣詞的不同而產生大相徑庭的效果。

我們常談「友善校園環境」的議題,也許忽略了「修辭學的藝術」也是友善環境校園的一部分。校內每天會收到無數封信件,無論是通知、要求、行政、學術、校內外、國內外…。當我們看到「若有未盡事宜,請您不吝與XX聯繫,非常感謝!」的文字時,認識與不認識傳遞訊息的同仁,都會感受到友善的對應。當我們急於詢問某些事時,不因職等差異,都會有一樣的效率和應對處理時,增加工作的幸福感。當我們也能一樣對待同仁師長和同學時,會領略到自身的工作價值。中文書寫的「祈使命令」語氣相對容易辨別,祈使句法通常會有「請」或同義字。但是外文的「祈使命令句」的語法不需多餘的詞彙,拉丁文語系的「人稱」(六種單複數主詞)動詞變化和上下文決定了修辭的善意(祈使句)或命令句。

職事之故,我們也會看到這樣的訊息:「奉XX的指示,請各位在幾天內完成YY事」。或時有,「XX下令,必須……」;或是「請指示…」,「若不… 則無法交代…」之類。語句之間,時而產生「矛盾修辭」(Oxymoron)的暗喻,乍看後句似有「請」,實則前句為真意。不知原委的同仁,不時會感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壓迫感,也不知道主管是否真的如此「下令」了。誠然,寫者無意,讀者有心,也容易在文字間產生誤解,因此,書寫更是一門藝術,但是只要在「祈使命令句」的用法裡選擇祈使語法捨命令句,便是友善的溝通方式了。

▓修辭學的藝術:亞里斯多德的《修辭學》如今都還是寫作課需研習的學理,有三個原則:Ethos是在講信譽,Logos強調邏輯,而Pathos則注重讀者的共鳴。合理地使用Ethos、Logos和Pathos的修辭手法,可以有效地增加文章的説服力和吸引力。當今時日,「簡訊」取代了文章的篇幅,但是言簡意賅更需要具備說服力和吸引力,友善校園環境讓我們也從校內的文書往來或口語表達做起,讓階級概念的命令式文字可以逐漸消失。

分類: 前期, 前期:建立人才友善校園。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