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和醫院高齡整合門診,提供長者友善服務及用藥指導等

臺灣的人口老化速度在全球名列前茅,與南韓並列為最快的國家之一。從西元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到2018年成為高齡社會,僅用了25年。相比之下,瑞典花了85年,法國則花115年才完成這個轉變,顯示出臺灣人口老化驚人的速度。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估模型顯示,臺灣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比例突破20%。

最新數據顯示,預計到2039年,高齡人口將超過30%,2057年突破40%,2070年甚至可能接近50%。屆時,臺灣將成為以高齡人口為主的社會,也就是說,走在路上,每兩人就可能有一位是老年人。這樣的人口結構轉變,對經濟、社會和醫療資源分配帶來巨大的挑戰。

雙和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彭邦中醫師表示,在自然老化過程中,肌肉量在20~30歲達到巔峰後,每年約以1%的速度減少,50歲後流失加劇,65歲後更呈現急速下降的趨勢。這也讓肌少症、衰弱症及骨質疏鬆症成為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面對這樣的挑戰,老年醫學的核心目標是預防與延緩失能,透過早期篩檢與健康管理,結合運動與營養介入,提升年長者的生活品質,減少因衰弱而導致的長期照護需求,讓老年生活更加健康與有尊嚴。【右圖:雙和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彭邦中醫師】

有位85歲的伯伯,過去有糖尿病、三高、攝護腺肥大、夜間頻尿及失眠的問題。除固定在雙和醫院看診外,失眠時也會到家裡附近診所拿安眠藥,最近家人發現伯伯用藥種類繁多,常出現重複服藥或漏服的情況,加上需跑多個醫療單位,對年長者來說負擔不小。

家屬知道雙和醫院有高齡整合門診,便帶伯伯前來評估。經過詳細檢查與藥劑部藥師照護門診的用藥評估,發現有鎮靜效果的藥物重複及過量使用的問題,於是減少2種潛在不適當藥物,並指導用藥安全,伯伯在回診時已能規律按時用藥,白天精神也明顯改善,不只讓伯伯用藥安心、家屬放心,也提升了生活品質,減少多重用藥的疑慮。

雙和醫院高齡門診針對長者設計多項友善服務,包括85歲以上患者於診間插卡報到時,系統會註記「敬」並優先安排叫號看診,減短高齡患者候診之等候時間。一樓大廳也自2022年8月設置友善服務櫃臺,針對高齡長者、身障者優先提供服務。雙和醫院高齡門診囊括多專業團隊,除復健科、營養室之外,也包含藥劑部,提供整合性評估與照護,如握力和步行速度,也可安排骨質密度檢測、營養諮詢,以及用藥指導,全面協助年長者應對肌少症、骨質疏鬆。(文/雙和醫院)【下圖:雙和醫院高齡門診針對長者提供整合性評估與照護】

分類: 鏈結未來健康產業。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