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醫學院胡朝榮院長:醫學教育在北醫

醫學院秉持「為未來而教」的理念,致力於培育具備人文關懷、專業能力及素養、團隊合作精神與國際視野的醫學人才。面對全球高齡化、科技轉型與追求永續的挑戰,醫學教育不僅應傳授知識與技術,更需引導學生發展同理心、社會責任與跨域整合的能力,從而成為引領未來醫療與公共健康發展的關鍵人才。

我們相信,醫學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以人為本」。這不僅指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訓練,更強調培養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對社會弱勢的關注,以及對自身專業角色的省思與承擔。為此,醫學院課程設計以「整合式學習」為主軸,透過早期臨床接觸、模擬訓練、問題導向學習(PBL)、團隊導向學習(TBL)及跨領域教育,讓學生能從基礎醫學、臨床實務到公共衛生與科技應用,建立完整的知識架構與應用能力。【右圖:本校醫學院院長胡朝榮教授】

在人才培育上,我們強調「啟發潛能與尊重多元」。每位學生都有其獨特性與潛力,我們提供彈性的學習機會與個人化發展支持,包括雙主修、多元自主(Gap Semester)、國際交換、研究計畫參與、創新創業平臺、社區服務與海外實習等,鼓勵學生依據自身興趣探索不同醫學領域,培養自我導向學習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面對人工智慧(AI)、大數據與智慧醫療快速崛起的趨勢,我們亦積極將數位轉型導入教育體系。醫學院推動數位教材、遠距教學、臨床資料模擬系統,並設置智慧醫療課程與跨院所合作,培育能與科技共創未來的醫師。同時,我們也強調未來在普及AI輔助醫療系統支持的工作環境下,專業知識技能及素養反而成為醫學人才的決勝點,同時也必須強化倫理素養與人文思維,避免醫療科技的發展脫離人性核心。

國際化是我們培育醫學人才的另一個重點。國際醫學學程的外國碩博士學生已經成為學院近年研究發展的重要支柱。我們將結合「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逐步鼓勵推廣全英語教學,也與世界各地頂尖大學及醫療機構建立實質合作關係,而且利用頻繁在臺北舉辦的國際醫學會議,邀請頂尖學者利用會議期間,到學院來與學生面對面交流。透過國際交流,學生不僅增廣見聞,更能了解不同文化下的健康議題與醫療制度,建立全球公民視野與跨文化溝通能力。


【上圖:醫學院支持外國學生在學院的學習(左圖),也鼓勵老師們多指導這些優秀的外國學生,提升研究量能(右圖)】

此外,我們重視師資發展與教學創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習的引導者與典範。我們推動教學社群、鼓勵基礎及臨床老師在教學上密切合作,一方面減少基礎老師教學負擔,也讓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未來的實務應用,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師生互動氛圍。支持教師在教學研究與教材創新上的投入,導入智慧科技,朝向永續實驗室教學目標邁進。

最後,醫學院對學校的承諾,是要為體系培植並留住最頂尖的人才。我們鼓勵每個學科先回顧自己的發展史,探詢自己在該領域的定位,建立自己學科的認同感與榮譽心,在有限的資源下攜手創造突破發展藩籬的契機。總結而言,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的人才培育理念根植於「全人教育、專業精進、人文關懷、國際連結」4大核心,並致力於打造一個讓學生「看見病人、看見團隊、看見社會、看見世界、看見未來」的學習場域,使畢業生不僅是臨床技能純熟的醫師,更是富有使命感與社會影響力的健康領袖。

分類: 培育新世代人才。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