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後,氣候變得炎熱潮濕,許多民眾卻發現自己早上起床總是鼻子癢、猛打噴嚏,鼻涕流個不停,一整天總離不開衛生紙,甚至誤以為是感冒遲遲未癒。其實,這樣的症狀很可能不是感冒,而是「過敏性鼻炎」在作怪。
林先生,28歲上班族,住在新北市,平時生活規律但有輕度過敏體質。他在假日進行居家打掃時,接觸塵埃與毛絨織品後出現一連串打噴嚏、流清水鼻涕與鼻癢等症狀,也伴隨眼睛癢與夜間睡眠品質下降,同時太太抱怨打呼越來越大聲。經耳鼻喉科醫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經過手術後,重新獲得一個好呼吸的鼻子,同時太太也察覺他的打呼聲變小了,睡覺時安穩許多。
過敏性鼻炎是由環境中的過敏原引發的一種慢性鼻黏膜發炎反應,屬於一種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疾病,當我們吸入像是塵蟎、花粉、黴菌孢子或動物毛屑等過敏原時,鼻腔內的免疫細胞會釋放組織胺,導致鼻黏膜腫脹與分泌增加,進而引發一連串的過敏症狀。【右圖:雙和醫院耳鼻喉科欒智偉醫師】
根據統計,臺灣每5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過敏性鼻炎,其中孩童與青少年族群比例更高,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學習專注力。很多人以為鼻過敏是冬天才會發作,其實夏季也可能是過敏性鼻炎的高峰期,主要原因:
1.冷氣使用頻繁:室內外溫差大,容易刺激鼻腔黏膜,加上長期處於冷氣房內,氣流循環不良,使塵蟎與黴菌滋生,有利過敏原累積。
2.潮濕悶熱環境:臺灣全年潮濕,夏季濕度又較高,室內若通風不良,極易滋生黴菌與塵蟎。
3.空氣污染與花粉:部分地區夏季花粉濃度升高,加上臭氧、PM2.5等空污影響,也會加劇鼻部過敏症狀。
治療包含3大方向:
1.避開過敏原:定期清潔冷氣濾網與寢具、使用防蟎寢具套、減少接觸寵物與灰塵、保持室內通風乾燥。食鹽水洗鼻保養。
2.藥物治療:
.抗組織胺(如Loratadine, Cetirizine):減少鼻癢與打噴嚏。
.鼻用類固醇(如Fluticasone):為控制鼻炎首選。
.複方鼻用噴劑(類固醇加抗組織胺): 控制效果更佳,症狀減緩速度快。
.去充血劑:短期緩解鼻塞,但不得連用超過7天以免造成藥物反彈性鼻炎。
3.免疫治療:針對特定過敏原進行脫敏療程,通常需2~5年。
4.手術治療:由於臺灣氣候潮濕炎熱,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因為鼻塞導致工作影響,手術往往成為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民眾的首選。
良好的生活管理可有效減少發作頻率,使用防蟎寢具與空氣濾淨設備,外出戴口罩避免花粉與空污,鼻腔沖洗可減少過敏原殘留,還有維持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過敏性鼻炎雖屬良性疾病,卻可能長期干擾生活與工作。若您常有反覆鼻部不適,應儘早至耳鼻喉科門診評估治療,改善生活品質,迎接無過敏的清新夏日。(文/欒智偉,雙和醫院耳鼻喉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