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醫療環境快速轉變的今日,醫學工程不再只是醫療器材設計或支援臨床技術的單一領域,而是結合人工智慧、數據科學、精準醫療、再生醫學與永續健康等跨域知識的核心平臺。臺北醫學大學以醫學教育為根本,在培育新世代醫學工程人才,須以更前瞻、更跨域、更人本的視野,才能有效回應未來社會與醫療的挑戰。
█跨域整合能力是新世代醫學工程人才的核心競爭力過去的醫學工程教育多聚焦於生物力學、材料科學或醫療器械開發,但未來的人才必須能同時理解臨床醫學的需求、掌握工程與數據技術,並能與醫師、護理師、醫事人員、資訊專家以及產業界夥伴展開深度合作。我們在課程設計中,導入跨學科專案制學習(Trans-disciplinary Project-based Learning),讓學生能在實作與團隊合作中,真正培養跨界溝通與整合的能力。
█數位與人工智慧素養將是醫學工程教育的必備核心
隨著智慧醫療系統的快速發展,從穿戴裝置、遠距照護到臨床決策輔助系統,皆依賴資料蒐集、分析與模型建構。我們需要課程中,強化程式設計、機器學習與資料倫理的教育,讓學生能從醫療場域的真實問題出發,發展創新的演算法與應用。同時更積極培養學生對於數據隱私與醫療倫理的敏感度,以確保技術發展與社會信任之間的平衡。【右圖:醫學工程學院康峻宏院長】
█國際視野與社會責任也是重要的方向
醫學工程人才可能要面對全球性的健康挑戰,例如人口高齡化、慢性病增加、傳染病防治及資源不均等問題。因此我們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學生交流計畫,並與多所國際著名大學訂定雙聯學位。讓學生能夠在不同文化與醫療系統中學習與適應。此外,近年我們特別強調「永續健康」理念,希望培養學生思考如何透過工程創新降低醫療資源消耗、促進公平可及,實現對社會的長遠貢獻。
█創新與創業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新世代醫學工程人才除了在研究與臨床應用中發揮所長,更應具備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舉辦並鼓勵學生參與黑客松、創新競賽及校園新創加速器,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可落地的產品或服務。透過早期與產業界的緊密合作,我們期望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市場需求與法規挑戰,並學會如何將創意推向實際應用。
培育新世代醫學工程人才,是一項需要願景、策略與行動的任務。醫學工程學院的使命,不只是培養具備專業技能的工程師,更是塑造能理解臨床需求、具備跨域協作能力、擁有數位素養與全球視野的新世代領袖。我們相信,這些人才將成為推動醫療創新與健康永續的關鍵力量,為臺灣及人類社會帶來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