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114學年度特聘教授,由蔡佩珊副校長、張偉嶠院長、劉景平研發長、白台瑞副院長、郭聰榮所長榮任

臺北醫學大學114學年度特聘教授經過競爭激烈及審慎的遴選,於8月1日確定名單:分別由藥學院劉景平研發長(藥學系藥物科學學科教授)、藥學院張偉嶠院長(藥學系臨床藥學學科教授)、護理學院蔡佩珊副校長(護理學系教授)、醫學工程學院白台瑞副院長(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教授)、醫學工程學院郭聰榮所長(奈米醫學工程研究所教授)獲聘,聘期自2025年8月1日起至2028年7月31日止,其中蔡佩珊副校長為2度獲聘,張偉嶠院長及白台瑞副院長皆為3度獲聘,劉景平研發長為4度獲聘。(文/人力資源處)


【上圖:吳麥斯校長(右3)與114年度特聘教授合影,左起藥學院張偉嶠院長、劉景平研發長、蔡佩珊副校長、吳麥斯校長、白台瑞副院長、郭聰榮所長】

█藥學院張偉嶠院長:喜歡從基因的角度來解釋生命的奧妙
榮獲「特聘教授」的殊榮,第一時間就迫不及待地告訴了家人。父親笑著說:北醫真是一所好學校!母親驕傲地說:評審的眼光很不錯!老婆和孩子們也為我歡喜不已,這份喜悅在家裡蔓延開來,原來,這不只是榮譽的喜悅,更是家人默默陪伴與溫柔的幸福。

這是我第3次獲獎,我衷心地感謝母校的栽培、感謝評審委員的肯定,感謝家人的支持,感謝實驗室同仁一路的辛勤付出。射手座的我,天生浪漫而熱情,喜歡純粹與自由,心懷清風明月、藍天白雲,享受鑽研基因奧妙的每一個當下,也珍惜與學生們討論研究的每一份情懷。當得知獲獎消息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彷彿湖面被秋風輕輕拂過,表面上故作鎮定,心底又微微顫動,泛起層層漣漪而無法自己。這份榮譽就像是學術旅程中的片刻歇息,讓我得以停下奔波的腳步,回望一路走來的風景,回憶並感謝那些曾在身旁默默付出、結伴同行的人。【右圖:吳麥斯校長(左)頒發聘書予張偉嶠(右)】

其實,我也想感謝年輕時的自己,年輕的時候,前途茫茫,不知如何是好?當時的勇氣、信仰與堅持,幫助我來到今天的這裡。學術生涯就像是一段無常與努力的過程,過程總會遇到許多困難,不只要流汗,有時候也會流淚的,但在這段旅途中,我們依然不能失去尊嚴、自信與愉悅。而這份獎項也鼓勵自己以及從事研究工作的年輕學子,即使面對困難與曲折,也要在心中保持善良與熱情,相信所有努力與堅持,終將在歲月深處綻放,化作屬於自己的芬芳。

█藥學院劉景平研發長:以新藥研發為職志
我們念藥學系、學藥物化學的,一生的夢想就是能親手創造並合成出一個新藥「一個真正具有醫藥價值與特色的新藥,最終完成臨床試驗並成功上市。」我特別喜歡五月天《將軍令》中的一句歌詞:「你相信什麼,你執著什麼,你就是什麼。」冥冥之中,我就這樣一步步朝著新藥研發這條漫長的道路前進。

新藥研發的過程很漫長,有時候會哼起五月天的《離開地球表面》、齊秦的《冬雨》、王傑的《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劉德華的《天意》、張學友的《一千個傷心的理由》,甚至五月天的《憨人》、《勇敢》以及《知足》。這些歌陪伴著我,也讓這段旅程顯得充滿趣味。【左圖:吳麥斯校長(右)頒發聘書予劉景平研發長(左)】

我特別想鼓勵有志投入新藥研發或委託開發製造(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CDMO)產業的同學們:從大學部的有機化學實驗、藥物化學實驗開始,親手合成並純化藥物;接續到藥劑學實驗中自己合成的藥物、自己設計處方、打錠溶離;接著在藥物分析實驗中開發分析方法;再進行藥物動力學實驗,研究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與排出;最終串連法規、進行市場分析與規劃商業模式。就像五月天《倔強》歌詞中所說「堅持」,只要堅持和任性一下,你一定會深刻感受到來自專業成就感與薪資斜率的回報。

最後感謝評審委員的青睞,再次獲選特聘教授,謝謝。

█護理學院蔡佩珊副校長
在我的研究旅程中,我始終關注那些與慢性病長期共處的病人,特別是纖維肌痛症患者所經歷的疼痛、失眠與認知困擾。這些難以量化、卻深刻影響生活的症狀,驅使我投入背後生理與心理機制的探索,並致力發展創新且臨床可行的非藥物介入,希望為病人帶來真正的改善。【右圖:吳麥斯校長(右)頒發聘書予護理學院院長蔡佩珊副校長(左)】

從早期自主神經功能調節,到後來運用腦機介面與神經回饋技術,能見證研究成果在臨床上產生效益、甚至獲得國際獎項肯定,是我最珍惜的時刻。研究這條路或許不易,但從實驗室走進病人生活,從驗證中找到希望,讓我深信:研究不只是為了論文與排名,而是為了減輕人們的苦痛。

感謝北醫長年來提供我自由探索、跨域合作的沃土。未來,我會持續以嚴謹的科學精神與關懷的初心,推動慢性病症狀管理研究,促進臨床與研究的連結,讓知識更貼近需求、走進人心。也想給年輕學者一句話:走得快不如走得久,找到讓你有熱情、想堅持下去的問題,然後踏實耕耘。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你相信的事,真的會開花結果。

█醫學工程學院白台瑞副院長
我由衷感謝臺北醫學大學三度授予我特聘教授,我認為此項認可是鼓勵我持續進行具有臨床與社會意義的研究,讓我也深深感謝北醫大以及臺灣廣大科學與學術界的支持。

過去幾年,我們的研究團隊一直在探索血小板衍生材料(裂解物、細胞外囊泡和生長因子組分)在再生醫學和腦部疾病的轉化潛力,要是少了我指導與共事的學生、博士後和研究人員的奉獻,這些計畫就不可能實現,而他們的意志與好奇心是實驗室每日常的活力。【左圖:醫學工程學院白台瑞副院長】

該獎項也是對本校眾多同事和國際夥伴,透過積極合作支持生物療法發展的共同認可,無論是在臨床前神經科學、血液和血漿科學或生物醫學工程領域,我發現北醫大是一所相當重視科學創新和學術責任的機構。

我會持續致力於為臺北醫學大學促進高品質研究、全球合作關係和高等教育貢獻心力,透過與國際輸血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我還希望繼續將我們的學術努力與全球衛生需求連結起來,尤其是在協助中低收入國家獲得安全血液療法的部分。

我鼓勵北醫所有的研究人員和學生以誠信、好奇心和使命感對待他們的工作,研究是一場漫長的旅程,但它帶來創造新知和透過科學幫助他人的滿足感。最後,再次感謝大家的肯定。

I am sincerely grateful to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for honoring me once again with the title of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I see this recognition as an encouragement to continue pursuing research with clinical and social relevance, and I deeply appreciate the support from TMU and the broader scientific and academic community in Taiwan.

In the past years, our research group has continued exploring the translational potential of platelet-derived materials (lysates,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growth factor fraction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brain disorders. These projects would not be possible without the dedication of the students, postdocs, and research staff I have the pleasure to mentor and work alongside. Their motivation and curiosity are what sustain the daily energy of the laboratory.

This award is also a shared recognition with the many colleagues at TMU and international partners wh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biotherapies through active collaboration. Whether in preclinical neuroscience, blood and plasma science, or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 have found TMU to be an institution that values both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academic responsibility.

I remain committed to contributing to TMU’s role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research, global partnerships, and advanced education. Through my work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 also hope to continue connecting our academic efforts with global health needs,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access to safe blood-derived therapie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I encourage all TMU researchers and students to approach their work with integrity, curiosity, and a sense of purpose. Research is a long journey, but it brings the satisfaction of creating new knowledge and helping others through science.

Thank you again for this distinction.

█醫學工程學院郭聰榮所長
能夠獲聘為114學年度臺北醫學大學特聘教授,我深感榮幸,並由衷感謝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工程學院以及奈米醫學工程研究所對我的協助與支持。這份殊榮不僅是對我過去努力的一種肯定,更是對未來工作的期許與激勵,讓我有機會在這個卓越的學術平臺上,持續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研究成果。

我要特別感謝學校提供的完善研究環境與資源,讓我們能夠專注於學術探索,推動創新,並在學術研究上追求卓越。同時,也感謝學院與研究所的同仁們,他們的支持與合作,是我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與一群優秀的學生和同事並肩努力,是我職業生涯中的一大幸事。【右圖:醫學工程學院郭聰榮所長】

展望未來,我將以更加謙遜與務實的態度,持續投入奈米醫學工程領域的研究,推動技術在診斷與治療上的應用,並致力於促進跨領域合作。除此之外,我也將積極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幫助他們在學術與實務領域中發展,進而提升學校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分類: 培育新世代人才。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