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參與2025歐洲教育者年會,拓展國際合作關係與影響力能見度

第35屆歐洲教育者年會(EAIE 2025)於9月9~12日在瑞典哥德堡舉行,吸引來自全球逾百個國家、約7千名高等教育專業人士參與。臺灣由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FICHET)統籌設置「Study in Taiwan」展區,邀集19所學術機構共同參展,展現臺灣高教實力並深化與歐洲的學術鏈結。


【左圖:國際事務處周姿蓉(左1)及朱奕璇(右1)同仁,與里爾大學健康與體育國際事務處主任Angéline Nova(右2)及副主任Eva Beccavin-Gouy(左2)會後合影】【右圖:國際事務處同仁(右)與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教務長室國際化副主任Melissa W. Hawkins(左)洽談】

本校代表於會期中與來自歐洲、亞洲及美洲的15所國際大學與教育機構進行交流,包含法國里爾大學(University of Lille)、法國漢斯大學(University of Reims Champagne-Ardenne)、東芬蘭大學(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西班牙瓦倫西亞天主教大學(Valencia Catholic University)、捷克帕拉茨基大學(Palacký University Olomouc)、德國漢堡應用科技與醫學大學(Hambur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Medical University)、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等,討論主題涵蓋科研合作、聯合研討會以及短期交換課程等多元領域,更有多所歐洲大學皆表達與北醫大簽署Erasmus+合約的高度意願。

「Erasmus+」為歐盟高等教育補助計畫,旨在鼓勵各國師生與歐盟國家進行跨國校際交流,促成雙邊機構進行教學與研究合作等活動。根據教育部統計,過去5年來自歐洲來臺研習的學生已超過2萬7千人,其中逾八成來自歐盟成員國;而臺灣赴歐就學人數則突破5萬人,顯示雙邊教育交流持續蓬勃發展。透過Erasmus+計畫,臺灣學生將可更深入融入歐洲高等教育體系,而歐洲學生亦能來臺體驗醫學與健康領域的優勢學習環境,為北醫大與歐洲院校的合作注入新契機。

此外,本校與多所高等教育機構討論人工智慧(AI)於健康領域的應用合作,以及透過Collaborative Online International Learning(COIL)模式推動跨國共授的創新作法。這些合作方向不僅回應全球醫學與科技發展趨勢,同時為學生創造跨文化與跨專業的學習經驗,展現北醫大推動教學與研究國際化的積極作為。

在FICHET舉辦的「臺灣之夜」(Taiwan Night)中,北醫大代表邀請本校盟校法國里爾大學國際拓展與推廣主任Stéphane Thys與健康與體育國際事務處主任Angéline Nova共同出席活動。透過此次交流,展現北醫大推動文化傳遞與國際合作的精神,並有助於深化雙邊夥伴關係與開展後續實質合作。【右圖:「臺灣之夜」團體合影,與會貴賓包括基金會董事長李蔡彥(國立政治大學校長)、駐瑞典代表谷瑞生大使及駐處教育組盧雲賓組長】

透過參與EAIE 2025,北醫大成功拓展國際盟校網絡,鞏固與既有友校的合作基礎,並開啟更多AI健康應用與創新教學合作的新契機。未來,北醫大將持續強化跨國教育合作,培養具國際視野的人才,提升校園的全球影響力。(文/國際事務處)【下圖:北醫大代表(左1、2)與臺灣聯合參展的19個高教機構與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基金會團體合影】

分類: 培育新世代人才。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