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國防醫學院,三校共同參與之「中央研究院人文講座」,由本校口腔醫學院牙醫學系五年級蘇映瑜同學,於2025年8月底成為史以來首位完成「跨領域微學程」的學生。此一成就不僅代表北醫學生積極跨域探索的成果,更樹立醫學與人文跨域學習的新里程碑。
為了培育「新世代跨領域人才」,中研院自2014年起開設「人文講座」核心通識課程,迄今已邁入第10年。至113學年度止,共開設267門課程,修課人數累積達5,649人次,授課師資更涵蓋3位院士、48位研究員與29位副研究員,堪稱全國最具深度與規模的人文跨校課程平臺。本校自2017年加入計畫以來,共有1,167人次修課,蘇映瑜同學則成為歷屆學生中唯一取得跨領域微學程結業證明者,殊為難得。【左圖:通識教育中心施聖文主任(左)頒發證書給牙醫學系蘇映瑜同學(右)】
想要成功取得中研院「跨領域微學程」結業,非常具挑戰性。中研院於2023年推出:文化感性、生命政治、民主與異議、生命的技藝、政經治理、臺灣/海洋/南島等6大跨領域微學程。修課者必須自6大學程指定課程中,完成任5門、共10學分方能結業,難度極高。蘇映瑜同學自大一至大四(歷時4年),縝密規劃並完成5門課程修習,成功成為全臺首位取得此資格的學生。
此外,北醫牙醫學系六年制畢業門檻高達235學分(含臨床訓練),在專業課程充實與臨床節奏密集的狀態下,能同時投入跨領域學習並脫穎而出,更顯其卓越的時間管理與自主學習能力。
在困難度頗高情形下,蘇映瑜同學修課的動力顯然源自於結合專業與人文的反思,以及對人文的深厚興趣。她表示:「選修這個微學程讓我不只是專注於牙醫的技術與臨床,更開始反思醫療行為背後的社會意義與倫理課題。透過課程討論與跨領域對話,我感受到自己對病人、社會與醫學角色的視角都被拓寬了。」
蘇映瑜同學的成績,也象徵北醫學生在醫療專業之外,勇於探索跨域知識疆界的精神。本校將持續積極推動與中研院人文講座之合作,培育兼具專業能力、人文關懷與社會洞察力的醫療人才,為臺灣醫療與人文教育帶來更多可能。(文/通識教育中心)【下圖:中研院人文講座2025年成果發表會在北醫大舉辦,三校同學與北醫吳麥斯校長(前排右)大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