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人工智慧醫療研究中心主任、醫學工程學院康峻宏院長:未來的醫療透過AI,將延伸至社區、家庭與個人

在數位轉型的浪潮及少子化勞動力缺口壓力下,醫療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從臨床照護到公共衛生,從生醫產業到教育培育,人工智慧(AI)與數位科技已不再僅僅是輔助工具,而是真正能重塑整個醫療價值鏈的核心動力。但要實現真正的智慧醫療,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技術的堆疊研發,而是一個能夠實現跨域協作、數據互通、以人為本的「數位生態系」。

未來的醫療將不再侷限於醫院的圍牆內,而是延伸至社區、家庭與個人。穿戴式裝置與遠距監測系統可即時蒐集生理與行為資料;雲端運算與AI演算法則能將這些資料轉化為可行的健康洞見及行動方案。這樣的轉變,使「病人」成為主動參與的「健康夥伴」,而醫療機構則成為資料驅動的智慧決策中心。臺北醫學大學正積極推動「醫學人工智慧」(AI in Medicine)與「數位孿生醫療照護」(Digital Twin Healthcare)的概念,建立結合臨床、研究與教育的智慧平臺,為臺灣的精準健康奠定基礎。也透過資訊TAIP-X系統的優化改造及人機協作進化,也讓醫療照護人員更能專注與病患的核心照護,讓智慧醫療能夠成為完整的實作範例。【右圖:人工智慧醫療研究中心主任、醫學工程學院院長康峻宏醫師】

要創建這樣的數位生態系,關鍵不僅在技術,更在「連結」。我們需要整合醫療院所的臨床資料、學術單位的研究能量、產業界的創新技術,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形成以價值為導向的共創網絡。唯有透過嚴謹但有彈性的資料治理與隱私保護機制,確保資料的安全流通;以跨領域人才培育與倫理教育,確保科技發展須符合社會信任與人文關懷。這樣的生態系才可能永續運作,真正讓科技成為提升人類健康的力量。

在人工智慧醫療研究中心,我們的使命不僅是開發演算法,更是「設計未來的醫療體驗」。我們希望結合AI、物聯網、機器人、可穿戴裝置與虛擬實境等技術,建立可模擬、可預測、可個人化的數位醫療模型。從重症到罕病、急性到慢性、從診斷到治療到復健的智慧監測,再到全民健康資料的AI治理,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可學習、可迭代的「活的系統」,讓醫療更精準、更有溫度、能永續。創建未來的數位生態系,終點不在科技的極致,而在於人類福祉的實現。唯有以人為本、以價值為導向,才能讓數位轉型不只是技術革新,而是健康文明的進化。

分類: 創建未來數位生態系。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