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是一個相當常見的毛病,俗稱脫腸或墜腸,可能是先天性的問題,也可能是後天因素造成,想知道自己身上出現的病灶到底是不是疝氣,或是應該怎麼治療,都應該讓醫師檢查過後再決定後續的處理。
一位55歲男性病患左下腹痛發作,來到門診時已經痛到忍受不了,醫師檢查過後發現左側腹股溝有一個腫塊,病人說平常走路久了這邊會腫起來,躺下來休息就會縮回去,可是今天早上開始腫塊不只不會回縮,還會疼痛,甚至有噁心嘔吐的狀況。
成人的疝氣有幾個成因,如長期需要做負重的工作,或是長期便秘、慢性咳嗽導致腹內壓增加等,都會導致腹腔內的腸子經由腹股溝或腹壁的缺陷處鼓出來,另外也有蠻大一部分的因素是先天性的關係,只是症狀並不明顯而容易被忽略。平常若是突出來的腫塊可以回縮,就不會發生太大的問題,一旦演變為無法縮回的嵌頓型或絞扼型的疝氣,則會有腸壞死的風險,甚至危及生命。【左圖:雙和醫院泌尿科林佳達醫師】
剛出生的小嬰兒就可能會有疝氣問題,主因為有一先天性的通道沒有閉合起來,導致腹腔與陰囊有孔洞相通,出生時一旦發現疝氣情形,通常會先觀察數個月,若沒有自然痊癒或是發生食慾不振、無法餵食等情形就要及早治療。成年人的疝氣通常在中老年時較易發現,一經診斷出有疝氣就要及早手術治療,以免演變成更嚴重型的疝氣。
針對小兒的疝氣,多數醫師選擇傳統手術來治療,傷口不大(約2~4公分),手術時間也短,但根據我們的研究,小朋友開完一邊的疝氣之後,過陣子另一側發生疝氣的機會有10~20%,需要再做第二次的手術治療,但若以迷你腹腔鏡手術的方式來治療小朋友的疝氣,不僅傷口極小(3個0.3公分的傷口),還能在一次手術中完成兩邊疝氣的修補,不僅讓小朋友免於二次手術的疼痛,也免除了二度麻醉承擔的風險。
以成年人的疝氣治療來說,從過去的傳統手術(單邊的傷口約5~7公分)、三孔的腹腔鏡微創手術(3個各約1公分的傷口),演變至今已經可以利用肚臍下方單一個2.5公分的傷口來完成雙側的疝氣修補(單孔腹腔鏡手術),這樣的手術方式除了讓傷口美觀以及減少術後疼痛之外,也能讓疝氣復發的機率降得更低,好處多多。(文/林佳達,雙和醫院泌尿科醫師)【右圖:腹股溝發生疝氣】